軍火炮部隊的訓練,操炮之法極強,遠遠超過此時大明朝和後金任何一支炮兵部隊。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零七 新顏
孔、耿投降後金,不僅極大增強了後金炮兵的實力,亦將相應的操炮方法外傳,明軍在火器方面的優勢自此不再,而後金則利用西洋大炮完成軍事轉型。
而在此之後,其發展就更加迅速。
崇德七年,黃臺吉命漢八旗諸頭領率所部炮匠到錦州,利用明朝原有的制炮廠鑄造“神威大將軍”紅夷大炮。崇德八年,又派人赴錦州督造紅夷大炮,像這樣一批批地遣官造炮,說明當時的錦州已成為清軍火器的製造基地。
崇德元年,黃臺吉會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清。隨後,黃臺吉對八旗軍進行了整編。早在天聰七年七月,就已將投降和俘獲的漢兵漢將編為漢軍炮隊,崇德二年七月,分漢軍為二旗;崇德四年六月,又增編漢軍為四旗;崇德七年六月,即松錦戰後,又分漢軍為八旗,共有兵力兩萬四千五百餘人。
至此、漢軍八旗形成。精通火炮技術並主要裝備紅夷大炮的孔、耿、尚三部、成為清軍新的兵種——獨立的炮兵部隊,隸屬於漢軍八旗。滿洲八旗精騎,再加上配備孔有德等部炮兵部隊所形成之漢軍八旗。
在此時的東亞,即形成一支幾乎無堅不摧的勁旅。
清崇德年間,清軍在關外每場戰役中所能動員的紅夷大炮均超過明軍、並已擁有攻城掠地時所需的優勢火力。不得不說,黃臺吉論起軍事才能,政治能力,心機算計來,當真是要甩開崇禎十八條街。他有意無意地將關外逐城圍打的戰役,變成其軍中滿、蒙、漢以及步、騎、炮三兵種熟練彼此協同作戰的演習,這是一場又一場結果幾乎已可預知的甕中捉鱉之演練。
當時清軍的總兵力達二十萬人,騎兵精銳,炮兵精銳,步甲精銳,戰力別說是東亞第一,便是在全世界,怕也是堪稱第一陸軍。其中漢人部隊約四萬人、擁有質量俱佳的紅夷大炮,入關前夕、已佔領關外絕大部分土地的清朝,更已能綜合明人創穫的冶鑄技術以及歐人先進的火炮設計、鑄出三十五門世界最高質量之鐵心銅體的神威大將軍。
這個軍事政權雖然兇狠殘暴,貪婪惡毒,凌虐天下,在入關之後屠殺了數以千萬計的漢家子民,殺的不知道多少地界兒十室九空,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新生的且處於擴張期的政權,他們朝氣蓬勃,戰鬥力極強,也很有擴張侵略的**。
清軍入關後,由投降漢人組成的炮兵部隊,與滿蒙八旗步騎兵相互配合,幾乎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取中原。
到了那會兒,其實是真正的大勢已去,無他,實在是軍事實力太不如人。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蓑衣渡中原本是有些民勇的,不過一不訓練,二來也沒啥好處,很是散散漫漫的,戰鬥力自然也是不值一提。不過經過這一次之後,他們也是深為憂慮,便由蘇家牽頭兒,這些大戶人家各自出一些家丁護院,然後又招募了一些強悍勇武的百姓,組成了一個護莊隊。護莊隊的隊正,則是由蘇二虎擔當。
修建城牆,招募民勇,這些事兒都是蘇家出面招呼大夥兒做的。畢竟身為此地糧長,蘇家雖然名聲不太好,但威望和權勢在蓑衣渡周邊都是一等一的,一呼之下,自然是眾人響應。但無論是買磚買石頭修建城牆,還是打造武器疏通關節搞到違禁物資,亦或是招募民勇,沒錢都是不成的。以蘇家的性子,自然是不會自己掏錢來辦這些事兒。
蘇以墨派人挨家挨戶的通知了,這是整個蓑衣渡的大事兒,任何人都不能推諉,不拘上下,不拘大小,不拘家中貧富,都要交錢。交錢多少,則是按照收稅時候對其的上下劃分。下等戶每戶五百文,中戶每戶一兩銀,上等戶每戶一兩五錢銀。
至於蘇家以及另外幾個大戶人家,則是每戶都出了十兩。
蘇家這算盤打得可是精明,看似蘇家以及那另外幾個大戶人家都出了不少,一戶出資足足抵得上十個中等戶了,但帳不是這麼算的。因為雙方的資產總量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沒錯兒,那中等戶是每戶只交了一兩銀子,但是他家的全部財產可能也就是十兩而已,這一下子,全家財產的一成就沒了。而蘇家是交了十兩,但他家總財產少說也是五千兩銀子往上數,如此算來,交這十兩銀子不過是相當於其資產的五百分之一。
所佔的比例根本不可以道里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