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笑道:“哪裡有欺負你,你可別冤枉我。這不是開個玩笑嘛,哈哈別生氣了,我送你個禮物,你保證喜歡。”
李清月斜睨他:“什麼禮物”
“不在這裡,在營帳裡,我跟你說,我昨天趕路的時候在竹林裡看見的,圓滾滾的,一看就是你喜歡的”
李清月雖然很想去看看那個所謂的圓滾滾又可愛非常的小禮物,但是無奈李毅中途被押運官請走,說要商議急事,軍營也到了操練的時間,到處都軍容整肅,饒是李清月這個兩輩子為人的老臉也不夠厚臉皮,只得遺憾地騎著小馬出營了。
第二天李毅接受押運官的工作,帶著弓箭、火器等兵器、糧草出發前往潼關,臨走前,託一個小兵送來一隻李清月萬分熟悉的有著黑眼圈的小東西地球人都知道,黑白萌物,中華國寶啊
李清月差點沒興奮地暈過去。
補充完物資後,李彥仙在半夜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偷襲,潼關城外駐守的金兵被手雷震得從睡夢中驚醒,金營一片鬼哭狼嚎,因為雙方兵力懸殊,李彥仙還是保守地採用了火攻,沒能全殲金軍,大約有一半金兵潰逃,但是前鋒邵隆斬殺了兩名金將,呂恪跟邵雲則各活捉三名名。
潼關大捷使得陝州之圍終於得解,潼關的百姓們終於在春耕之前盼來了勝利
 ;。。。 ; ;
第三十六章 張浚的崛起
更新時間:20121210
三月初一,太陽中驚現黑子。
幸運的是廣大民眾不會沒事就盯著個太陽看,除了司天監負責觀察天象星辰的人外這個天文異象並沒有得到太多人的關注,給趙構無形中免去了一些麻煩要知道謠言什麼的自古就是一個很厲害的武器。
在這場動盪之中,朱勝非在一群官員中脫穎而出,升官也是“嗖嗖嗖”的,很快被拔擢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取代了呂頤浩在趙構心中的地位;而呂頤浩仍然被留在江南東路,兼任安撫制置使、江寧府知府。御營都統制王淵因為救駕有功同籤書樞密院事。
王淵升官以後,御營統制官苗傅不爽了,他認為自己家族功勞比王淵大多了,憑什麼王淵能扶搖直上,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這件事使得苗傅在心底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而御營右軍副都統制、威州刺史劉正彥雖然是由王淵一手提拔上來的,卻也非常惱恨王淵一來到這裡便徵召他計程車兵,分薄自己的兵權。所幸趙構在揚州的時候,因為潘貴妃和趙旉“被害事件”曾經發作了自己身邊最親近信任的老人藍珪,一干以康履為首的老資格宦官便收斂了許多,再加上潘貴妃掌管後宮事宜,行事更為謹慎,沒有機會去武官面前顯擺,平白給趙構新增仇恨值。再加上宗澤未死,杜充沒有到開封上任,丁進已經被收編進入皇家軍,並未流竄到江南一帶據山為盜,劉正彥也沒機會出兵平叛,更別提跟上司搶功勞了。也就是說,兵變的條件沒有完全滿足,但是苗劉跟王淵的結下樑子,這個炸彈最終會不會爆炸,就看有沒有引火索了。
總之,杭州暫時的小朝廷裡,除了幾個身處高位的武官火氣甚大,頻頻一言不合便差點大打出手,其餘文臣都夾、緊了尾巴做人,使勁地想法子跟金國和談。
三月初十,中條山之戰和潼關之戰的捷報一起送到了趙構案前,被金兵追到蔫啦吧唧的朝廷終於迎來一個好訊息,上下一片歡喜鼓舞,差點沒有下跪叩頭感謝上天菩薩道君的憐憫了。趙構也覺得一掃之前的鬱悶,心裡挺驕傲的,咱宋人還是很厲害的嘛,這十幾萬的金軍,李彥仙看不都看一下,一口就吞了唉,你不知道人家的為難之處啊。
屯駐在吳門的張浚也接到了這個好訊息,心裡激動非常當時跟朱勝非一起被留在吳門捍禦,朱勝非被趙構召到杭州後,張浚被單獨留下,接連幾個晚上挑燈夜戰,在書房裡埋頭不知道在寫些什麼。
歷史的重擔就要落在張浚的肩上了。
誰也不能否認,張浚是個愛國名臣,雖然有人指責他因為錯誤地發動富平大戰導致陝西守軍潰敗,使得南宋朝廷的處境雪上加霜,但是,毫無疑問,張浚對這個國家懷著滿腔熱血,對趙構的統治也是絕對擁護的。張浚在李綱下臺之後,無疑成為了主戰派的中堅力量,而這個張浚的履歷,跟大多數歷史名人一樣輝煌。
張浚的出身書香門第,漢州綿竹人是滴,就是四川那個綿竹;其先祖乃是唐朝名相張九齡什麼,不認識誰是張九齡鑑於本書是在寫宋史,就不普及唐史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百度一下的弟弟張九皋,父親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