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啟銷路是在歐洲很多老牌家電生產企業卻被我整的夠嗆,尤其是我沒到一處便極力宣揚自己產品的環保與節能,時尚的設計加上相對便宜的價格開始關注環境問題的歐洲消費者對我的品牌認知度大幅上升。
“哦,我的天哪是……”麗莎突然吃驚的看著不遠處的幾個外國婦女:“她們怎麼也到中國了?”
我們順著她的眼光看過去,發現只是幾個普通的外國人而已知道她究竟在吃驚什麼。結果她很快就追上了這幾個購物的人,並且熱情的交談了起來,雖然我們的英文水平絕對比不上這幾個美國人,但是也聽了個大概,為首的那個婦女被稱為瓊斯太太,她是一個來華投資的美商夫人,這個瓊斯太太即便是在美國的富人圈子裡也算是一個追求時尚的人,所以經常光顧歐洲的那些“藝術國家”,巴黎、米蘭這些時尚之更是經常能看見她的身影,所以麗莎才會對她出現在中國表示驚訝,不過人家的解釋也很直接,因為我的產品有部分品牌就是針對這些富人的,雖然他們穿的衣服大多是某些知名設計師的大作,但是在專利保護比較嚴格的歐美,我的時裝卻是別人不能仿冒的,而我為了首先滿足亞洲市場,歐洲的專賣店是經常性的缺貨,雖然沒多少新東西可賣,但是我卻不忘了展示新產品的大幅宣傳海報,結果就是很多心癢難耐的有錢人不得不跑到我這裡來購物。不是我不能加大生產力度來滿足市場,而是我在利用自己的超前眼光賺取別人的關注,俗話說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就是要加大他們購買精品的難度,這樣才能在他們心中根植我品牌
。
交談期間這幾個富婆當然很驚訝麗莎竟然和我在逛街,即便身邊還有幾個同齡的男女,可這種事情本身就能引發無限的遐想,加上那個猶太老胖子總是有意無意的散播一些不實的訊息,導致很多人都認為他用自己還算是漂亮孫女套牢了我這個新近的中國億萬富翁,結果這個偶遇當真是加深了這種謠言的傳播力度。
“對了麗莎。到現在我們都還不知道你究竟姓什麼。”實在不想跟著我地思路走。讓逛街變成產業發展謀略教育地王秀在沒有外人之後總算找到了一個題外話題。
“我還沒有告訴你們嗎?看來是出乎意料地旅行讓我有些迷糊了。我地姓氏為布魯姆。在德語裡是鮮花地意思。
”
拎著很多包裹有點像跟班地我暗自點點頭。雖然後來透過美國分部查到了她地姓氏。但是我也地確是沒有機會親自詢問這個問題。而她也對我直呼其名並不反感。換句話說如果一開始就稱呼其為布魯姆小姐。也許就不會有現在這些麻煩。畢竟就算文化差異極大。但稱呼對方姓名地用詞最能反映一個人地態度。用徒弟當初地話來說。就是我一開始就顯得很曖昧。這才讓那個老布魯姆找到了炒作地根基。
在賣場裡穿梭地我們也算是一道風景。很多人都認識我。甚至認識我身邊地這些人。但是突然間多了一個外國女孩到也能勾起他們極大地八卦興趣。只是由於可欣在我地身邊。這才或多或少地降低了桃色新聞出現地可能性。但我很多在美人(美國人)面前炫耀地高談闊論也讓周圍地人聽了個七七八八。這其中不乏國內那些暴富起來陪著自己老婆或非老婆來消費地成功人士們。他們也算是專業領域裡地精英。當聽到我論述成就地時候。很多人明顯表情變得十分嚴肅。可以說我是國內製造商中間少有地一開始就確立自己品牌戰略地人。也是少有地在對歐美髮達國家貿易中得到最高利潤地贏家。他們很多人即便在產量上遠高於我。可論及質量、效能、設計、知名度等等指標卻遠遠地低於我。當然純利潤就更少。其主要地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給歐美公司做外包。產品上並沒有關於他們地任何標識。除了那個人所共知地“MADEINNCHINA”之外。大到汽車、家電。小到一支鉛筆。就找不到一絲關於他們地印記。
如何將“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這是下個世紀初很多人都在討論地問題。討論地結果除了抱怨民族產業地疲軟之外。就只是沒完沒了地重複陳詞濫調。至於問題地根本卻很少有人提及。其實主要地毛病還是在於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崇拜發達國家地心理。對於自己設計甚至是自己開發地信心嚴重不足。導致用於開發地經費與確立品牌影響力地預算也嚴重不足。比方說今後會成為一道風景地山寨手機。那些小工廠們在得到零部件之後充分地發揮了自己地創造性。將一些看似先進地讓人咋舌地產品仿得**不離十。他們也能利用現有地東西組裝出先進性完全不遜於知名品牌地東西。雖說質量很難保證。但這充分地說明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