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3600*12*365=5。45*10^15bytes
用我們比較習慣的記數方法,就是50751686gb=shuhaige。
這是個何等巨大的數量?某點的伺服器全加起來,連這個數量的十分之一怕也沒有
好吧,某些人說了,原始無格式影象可以壓縮下儲存。
就此,俺專門請教了做數字影象處理專業的宅友。他提出的壓縮方案(基於無失真壓縮技術,即影象可以完全復原)如下:
-人眼的兩幅影象是用來計算畫素點的空間深度的。人眼能分辨的空間深度精度不詳,我們就算它是1byte(256級),壓縮比0。625
-使用霍夫曼二叉樹(一種編碼無失真壓縮方式),壓縮比在0-0。8之間,常取0。3
-使用幀間壓縮(即連續影象相重合的部分,只需要儲存第一幅,在後續影象上重合區域進行說明即可),壓縮比在0。01-1之間,取0。05
這樣一套壓縮下來,資料量為464。6tb
如果採用有失真壓縮(俺認為這與教會利用茵蒂克絲的初衷不符),壓縮比大概是0。1-0。4,我們可以得到一個100tb左右的結果。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完全記憶的茵蒂克絲的腦容量至少也有500tb,其中400tb是以影象格式儲存的魔導書。
這可能嗎?
人的腦細胞數目為120億(12g)到140億(14g),神經細胞則為1000億上下(100g)。高度專業化的視神經細胞能夠分辨視網膜細胞給出的3bytes(2^24級,約1700萬級)的色度訊號,也就是說,神經細胞總共能儲存的資訊數目上限是300gb左右。
這僅僅是500tb千分之零點六。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用這麼少的神經細胞記下這許多東西,靠的乃是這幾十億年以來大腦形成的“遺忘”功能,還有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語言(即編碼)!
用以對拉丁文進行編碼的ascii碼規則以1字元佔據1byte。1byte的資料可以分辨256個不同的字元,對於字母語言是足夠了。而漢字則以1字元佔據2bytes(能分辨65000個不同的字元)。
就算這十萬三千本魔導書是用各種各樣的語言寫的,估計4bytes一字元是絕對絕對夠用了。編碼後的十萬三千本魔導書最多最多400mb。
當然,俺對書的字數估計的還是多了。以《所羅門的小鑰匙》(羅潔愛爾之書)為例,總共四本共不到九萬字,其中只有第一本是中世紀成書。以此推算,或許編碼後的魔導書資料量只有10mb就夠了。
兩首mp3格式的曲子大小而已。
寫到這裡,俺不禁對現如今的資訊噴發的強度感到驚訝。整個中世紀留下的書本加起來,資料量一根1gb的usb卡就足夠了。
而根據那位數字影象處理專業的老兄所言,一個病人的一套ct資料,也差不多是這麼多。
最後,為什麼index一定要以影象來儲存魔導書呢?
這裡有一個合理性。說起來也很簡單。因為她不能“讀”這些書。她無法承擔這些術式的力量,所以她只能“看”。
一旦編碼,就意味著她開始“讀”書了。
力量強大的魔法師看了書之後還會吐血,她會怎麼樣呢?
以上。'(m)無彈窗閱讀'
正文 能力者,西斯以及魔法師(之終)
一月末,已經越過了冬至日的學園都市,日照時間正在變長。然而即便如此,在下午四時的現在,南北走向的巷子狹窄的內部,也被兩側的高大建築遮住了正往地平線墜去的陽光,顯得昏暗異常。
因此,從天而降的光譜大體位於橙色的等離子體的光芒,在沉重的靜電轟鳴聲中,顯得尤為刺眼。
一系列鋼線被斬斷的錚錚聲中,上條當麻感覺渾身一鬆,彷彿被捆縛在蜘蛛網正中央的獵物擺脫束縛一般驟然輕鬆了下來。捆在他身體上的一圈圈的鋼線鬆散了開來,發出細微的聲音紛紛墜落在地上。
受著壓迫的血管被猛然放開,血液頓時湧入因缺血而發白,乃至因缺氧而呈現出危險的暗紅色和紫黑色的肌體,帶來了麻酥酥的刺痛感。從上半身各處一起傳達到大腦之中的諸多刺痛感,一時間讓他對於身體的感知都發生了混亂,竟然不知道那刺痛感到底來自胳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