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士的蘿莉和正太齊聲回答,數以十計的眼睛迫不及待的透過大面積的觀景窗掃視著外面的景色。
實際上這條學園都市第七學區的幹道並沒有什麼好看的。儘管號稱比外界的科技水平領先八到十年,但乍一看上去,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然而如果在這裡住的久了,就會從細節上發現這裡相對於外界的特殊之處。
這裡很乾淨。無論是下雨、颳風、聚集無數人的慶典,表面觀感和瀝青一樣,但陽光再怎麼暴曬也不會發出芳烴氣味的高強度材料鋪設的街道,都不會有一片紙屑,一團塵絮,一片油汙附著其上,更不要說塑膠袋、包裝盒、飲料罐這些東西了。整個學園都市,都乾淨的不像是在一座擁有二百三十萬居民,人口密度還在東京都之上的龐大城市之中。顯然,單憑那些來回遊蕩的圓筒形清潔機器人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如果你目力足夠好,就會發覺那些細碎到無法被清潔機器人收集起來的汙物,會漸漸消失在地面材料的表面之下,完全是被像食物一樣吞噬下去的。
這些平均年齡不過四五歲,還達不到上小學地步的孩子們當然無法注意到這些。然而對於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離開自己打出生起就沒離開過的環境,這還是第一次。因此即便是學園都市內最常見的圓筒機器人、白色三葉風力發電機和第七學區那些極有歐洲特色的校舍、住房和雕花鐵藝的路旁燈柱,以及三五成群,充滿青春氣息和活力的學生們,就足夠吸引這些單純的孩子們了。
“接下來……”
接下來,先是讓人感到內臟肌肉都劇烈震動的次聲波,隨後劇烈的爆炸聲才從鼓膜經聽神經傳入腦內。還不等司機作出反應,衝擊波已經挾帶著灼熱的空氣橫掃了這條第七學區主幹道。
突如其來的爆炸不僅影響到這輛從遙遠的北海道來的學齡前兒童搭乘的觀光巴士,也令剛剛還井然有序的車輛和行人們頓時亂成一團糟。街角警鈴刺耳響起,而被漆成刺目大紅的警備機器人很快就出現在街道上。
幸虧這位巴士司機和日本出產的其他技術人員一樣,兢兢業業,技術過硬。臨危不亂的司機萬分艱難才在衝擊波的橫掃下控制住瞭如脫韁的驚馬般的巴士,隨著輪胎與地面發出刺耳的摩擦聲,使之打橫停在一個小十字路口。
要是在外界,受到衝擊波直擊時,這輛巴士早就應該橫著翻滾出去了。然而學園都市領先於外界八到十年的技術水平此刻才真正體現出來。巴士上最脆弱的一環,大面積的觀景窗在正面受到衝擊時一瞬間就佈滿了細碎的裂紋,卻沒有濺落哪怕一塊碎片。強固的車體結構在停下後連線受到了好幾輛小型車從兩面的直接衝撞,卻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形。而就在巴士運動狀態發生異常的一瞬間,車下的路面就悄然發生了變化,瀝青樣路面彷彿融化一般和橡膠輪胎粘連起來,死死拉住就要離地的後者,險而又險的保住了車體的平衡,在之後發生衝撞中,所有輪胎都陷入地面一半的車體也像是生了根似的巍然不動,就連衝擊時的震動也減到了最低。
車門開啟,“一號優先”的訊號召喚之下,十數個黑色的清掃機器人立即衝過來組成了一條鐵壁般的甬道。驚慌失措的孩子們在導遊員和隨隊老師的帶領下順著這條甬道隨人流向遠離爆炸發生的地方跑去,與他們同行的還有聚攏在巴士旁邊數輛小型車的乘客們。與孩子們同樣來自北海道,被爆炸弄得驚慌不已,卻礙於職責不得不強作鎮定的隨隊老師驚奇地發現,雖然爆炸發生時街上的車輛和人流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混亂,但恢復秩序的速度卻遠遠超過人的想象。僅僅過了不到十秒,原本還大聲驚呼的人流就開始沉默而迅速的移動著,很快就清理出了一個以爆炸地點為中心,半徑五六十米的一個區域。不斷從附近小巷裡鑽出來的紅色警備機器人和白色醫用機器人則拉著聲音不同卻同樣刺耳的警報,浮在空中掠過眾人的頭頂逆著人流的方向往那裡趕去。
比警備機器人只稍稍晚了那麼幾秒,尖利的哨子聲響起。已經達到疏散範圍,有了騰挪空間的人流立即像遇到分水壩的河流一樣閃開了一道縫隙。數個帶著白地綠紋袖標的身影也快速向爆炸發生地點衝去。
“那是風紀委員。”導遊員儘管臉色通紅,卻也不知道是不是職業習慣發作,向帶隊老師和孩子們解釋:“就像是東京都的警察一樣。”
“警察嗎?”帶隊老師詫異的往遠處看了看,驚訝地說:“可,可那些不都是些學生嗎?”
“這裡是學園都市啊!”導遊員笑了起來,充滿了對鄉巴佬善意的嘲諷:“不要看不起學生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