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的作者弗蘭克·貝特格指出:在通往目標的歷程中遭遇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產生的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其實,挫折並不能證明什麼,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神,我們不可能十全十美。相反,我們能力的大小,只有在經受了各種各樣的考驗之後方能證實。挫折就是這樣一種必須經受的考驗,它可以提醒我們去尋找和發現我們自身的不足之處,然後對它們進行彌補和改善。挫折使我們有了這樣一種機會: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事情是如何朝著失敗的方向轉變的,以便我們在將來能夠避免因重蹈覆轍而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
最重要的是,挫折還使我們看清了自己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一個必須去加以征服的敵人,這個敵人不是別人,他通常就是我們自己。人類最傑出的成就經常是在戰勝自我的同時被創造出來的,人類最崇高的目標也經常是在徹底戰勝自我的同時達到的。
艱難困苦對生活的強者來說,猶如通向成功之路的層層階梯;而對生活的弱者來說卻是萬丈深淵。生活告訴我們這樣的哲理:“在人類的歷史上成就偉大事業的往往不是那些幸福之神的寵兒,卻反而是那些遭遇諸多不幸卻能奮發圖強的苦孩子。”
古往今來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德國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困沒能上大學,17歲時得了傷寒和天花;這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又接踵而至;26歲時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他也屢屢不順。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他的意志佔了優勢,在樂曲創作事業中,他的生命重新沸騰了。英國詩人勃朗寧夫人15歲就癱瘓在病床,後來靠著精神的力量同病魔頑強搏鬥,39歲時終於從病床上站了起來。她寫的《勃朗寧夫人十四行詩》一書馳名於世界各國。
一個人可能會由於家庭、身體等種種原因而感到失意,但只要他內心深處堅信自己是能夠有所作為、幹一番事業的,這樣,他就會產生戰勝困難、向命運挑戰的巨大勇氣,而他的社會價值,也終會在所從事的事業中實現。18世紀德國詩人歌德,用26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不朽名著《浮士德》。作品完成後,他的秘書請他用一兩句話概括作品的主旨,他引用浮士德的話說:“凡是自強不息者,終能得救!”
“堅持”是你最終實現目標的關鍵
“堅持”是你最終實現目標的關鍵〓〓
一個有關堅持的故事來自《聖經》中的《路加福音》,是耶穌講的一個寓言。“假設你半夜到你的朋友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什麼給他擺上’。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雖然他不像個朋友似的起來給你,但只要你一個勁兒地敲下去,因為你的堅持,他就一定起來照你所需用的給你。”
在一座很高很高的山腳下,有三個準備爬山的人碰到了一塊兒。
這三個人幾乎同時開始行動,可是由於三個人的心態不同,慢慢地就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結果。
第一個人喜歡爬一步回頭看一步,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相當看重自己的成績,所以他隨時都想知道自己究竟已經爬到了什麼地方啦。這樣,他爬了一段,覺得的確已經很高了,心裡想道:“大概離山頂也差不多了罷。”就仰起頭來向上看看,可是山頂簡直看都看不見呢,這個人忽然覺得很無聊,好像自己是在做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他自言自語地說:“我爬了這麼長時間,還是在山腳,那我什麼時候才能爬到山頂呀?既然如此,我又爬它幹什麼!不如及早回頭吧。”於是,他果然就頭也不回地下山了。
第二個人,憑著一股熱情一下子就爬到了半山,這真是挺不容易的,不但別人羨慕他,就是他自己也有點驚訝自己會爬得這樣快,所以他就坐了下來向下半山看看,又向上半山看了看,心裡著實有些得意。他不覺自言自語地說到:“嘿嘿,真沒想到,我一下子就爬到半山腰了!真夠厲害的了。不過,我已經爬得這樣高了,也真夠辛苦的;說到成績,我自估一下,也不能算少。那麼,這以後的一半山路,我就是要別人用小轎子來抬,也不算過分吧!這點資格,我還是應該有的。”他這樣想著,也真的這樣做了。於是,他老坐著休息,等人家用小轎子去抬他上山頂。可惜,似乎並沒有人去抬他。假如他自己不上山去或下山來,也許他一直要在都坐在那兒等下去。
只有第三個人,似乎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大概因為他是平常人罷,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