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唱家就用雪茄來命名。這一廣告拓寬了雪茄銷路,也激起了佩利的想象。他想在傳媒業試一試。 就在這時,有人向父親兜售一家虧損的廣播公司,父親自然不會做這個虧本買賣,但佩利卻不這樣想,他嚮往刺激,嚮往一種新的事物,1928年,他決定用40萬美元買下當時正瀕臨倒閉的“獨立聯合廣播電臺”,並將其改名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而這時,他不過是27歲,當他進入公司大門的時候,辦公室的侍者都不相信這個滿臉稚氣的小夥子竟然是總裁,堅持要查驗證件。 佩利喜歡在做出決斷前,詳細瞭解情況,歸納分析後再得出結論。在看了CBS的情況後,他首先樹立了CBS在公眾心裡的良好形象,然後佩利來到了紐約,3天后就成了20多家電臺的擁有者,並簽訂了足夠的合同,畢竟當時只有全國廣播公司(NBC)可以向各個電臺傳送節目,這其中有著巨大的市場,接著又轉向西部,說服電臺擁有人唐·李加入哥倫比亞公司,使其成為該公司的一部分,就這樣,佩利有了一個可同NBC抗衡的規模可觀的廣播網。 佩利決定公司一切都必須以節目質量為前提,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NBC是CBS難以望其項背的,但佩利敏銳地發現,因為NBC宣稱自己是公共服務機構,對商業活動很少注意,他開始意識到廣告客戶的重要性。於是,佩利開始千方百計聯絡新的廣告客戶,成功地與美國菸草公司簽訂了香菸廣告合同,由此引發了大批廣告客戶紛紛前來,賺到了不少利潤,而這個創新後來為許多公司所效仿。 不僅如此,佩利還關注那些能吸引聽眾並能獲得商業贊助的演員和節目。為此,他不惜代價網羅了許多知名明星,發揚明星效應,這些先見之明使CBS前面有了一條光明大道。 這一系列措施使這位初生牛犢將CBS迅速發展為能與NBC匹敵的強大對手。1931年公司純利潤達235萬美元,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1934年盈利227萬美元。佩利很快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百萬富翁。 1935年6月的美國《幸福》雜誌發表文章,稱讚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的年輕總經理:“公司並非他建立,但是由他經營控制,他就是CBS。他連續6年成為股票持有人的榜樣,成為僱員心目中的英雄。”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利堅廣播業大王威廉·S·佩利。&nbsp&nbsp&nbsp&nbsp 。 想看書來

世界公民(6)

鋒芒畢露的競爭招術 在美國廣播發展史上,CBS新聞節目具有特殊地位,對美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那時,報紙才是最重要的新聞媒介,而新聞報道在廣播網中的重要性遠未體現出來。在專家的建議之下,佩利決定在不違反《廣播條例》的原則下,逐步向公眾提供客觀的、最新的新聞報道,在發展CBS新聞業務的過程中,佩利可謂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要面臨報界的壓力,還有如何保持新聞中立和平衡的困難,一個不小心就會中途夭折了! 隨著CBS新聞業務的增加,節目的豐富性滿足了聽眾的要求,但卻激怒了許多報紙發行商。1933年4月,三大通訊社(美聯社、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因擔心失去報界合同,都開始停止向廣播界提供服務。 儘管佩利無比憤慨,但初出茅廬的廣播業畢竟無法同實力強大的報界對抗,1933年12月,廣播界和報界聯合在紐約巴爾的摩召開會議,經過激烈的爭吵,最後廣播界做出讓步。從表面上看,報界似乎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這是暫時的。因為廣大公眾早已適應了廣播這種方便的新聞媒介,並且對報界的霸道做法不以為然。 廣播公司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它們開始試圖在巴爾的摩協議的空隙增加新聞容量。同時客戶也察覺到這種新型媒介的可觀的經濟效益。於是廣播與廣告界又重新緊密地合作起來,到1935年,巴爾的摩協議已毫無意義了。 就在CBS聲譽日隆、事業蒸蒸日上之際,歐洲形勢急劇變化。1938年希特勒出兵佔領了奧地利,彷彿要吞併整個歐洲。佩利馬上指使CBS駐歐洲新聞機構及時報道了這一事件,戰爭的爆發給CBS的新聞記者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隨著歐洲形勢的不斷變化,佩利瞭解到美國參戰不過是遲早的事情。1943年夏,佩利處理完CBS的臨時接洽工作後,奔赴非洲,到OWI心理戰小組參加工作,在這裡,他一方面報道真實情況,讓歐洲群眾瞭解戰況,也同時釋出假情報迷惑德軍,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在那兒,他一直工作到戰爭結束。 1945年8月24日,佩利返回美國,重新投入到廣播業中。為提高CBS的知名度,他開始攻擊老牌的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