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正文卷1886節絕對清醒暗夜中,趙佶的目光是明亮的,他說的也是異常清晰的。
可眾人聽聞趙佶所言,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趙桓露出極為悲憤之意,他身後的一幫弟弟、妹妹也是驚詫難言。
岳飛驚駭過後,隨即叩首在地道,“聖上,不才絕沒有稱帝一心,若違此言,天誅地滅。”
他被宗澤用八百里加急召到汴京,內心其實有些迷糊,搞不懂聖上為何要召他,可孃親多年的教誨,讓“盡忠報國”四字早刻入他的骨髓。
遭遇匪夷所思的重來,他很想和沈約商量此事。
岳飛記得一切的詭異。
他詫異事情的不可思議,隨即意識到宮中有問題,請求宗澤允許他潛入宮中。宗澤並未反對,讓他盡力保護趙佶。
岳飛兢兢業業的完成此事,哪怕趙佶行事有些詭異,但他孝母忠君,少有怨言,竭力的完成了趙佶的吩咐。
更何況,趙佶的吩咐雖不符合君王的謹慎,卻滿有慷慨激昂的燕趙俠氣。
君子重諾,趙佶守諾有何不可?
韓世忠為君斷後,他們迴轉營救正是理所當然。
岳飛遇到趙佶後,趙佶對他的態度更讓岳飛感激涕零——他從未想到過趙佶對他這般信任,絲毫沒有半分生疏的感覺,而且對他極為重用!
這般明智義氣的君王,讓他著實死心塌地。
可他從未想到過,趙佶居然說出要禪讓帝位於他的話語。
岳飛先是驚駭,隨即惶恐,立即伏地自辯。憑心而論,他的確從沒有稱帝一心。
趙佶終於伸手摸摸岳飛的頭頂,緩緩道,“朕知道你的心意,你不用擔心什麼。”隨即看向方臘,趙佶再度問道,“方教主覺得如何?”
方臘也是吃驚的一時不知所言,半晌,他才回道,“這似乎有些驚世駭俗。”
“可這對天下卻是好事的。”趙佶強調道。
方臘暗想,如果換做岳飛來做皇帝,以岳飛此刻的表現,說不定能是中興之帝。
歷代王朝,中興之帝都有非一般的能力,這才能力挽狂瀾,再將腐敗的朝廷整頓重歸正途。
岳飛能力有了,再加上一些忠臣、良臣,讓大宋起死回生並非沒有可能。
皇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順應民意。
歷代皇帝“順應民意”的口號喊的多了,可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以岳飛的性格,做到這點卻不為難。
可是……太子一幫人等如何肯幹?
方臘那一刻想的極多,倒暫時忘記了幹掉趙佶的念頭。
趙桓突然跪倒在地,疾聲呼喝,“父皇,你可是被人挾持威迫,這才有這般想法?”
他這句話倒是說出了在場大半人的想法。
趙佶淡然道,“為父從未有如眼下這般清醒自由的時候!”
趙桓一滯,終於忍無可忍,怒聲道,“父皇,難道多年父子情意,竟然敵不過一個外來的野種?”
一言落,殿前瞬間靜寂。
眾人無不露出怪異的表情。
有不明所以、有不知所謂、有難以置信、有早就瞭然的模樣……
趙桓的意思是——他認為岳飛是趙佶的私生子?
沈約微揚眉頭。
對於趙佶禪讓一事,倒也出乎他的意料,能做到這點的人,若非被迫,那著實有著非一般的清醒。
華夏自堯舜以來,禪讓就成為稀有之物。
數千年來,華夏的確有幾個禪讓的君王,可那毫不例外的都是被脅迫退位,美其名曰的“禪讓”不過是保自身性命。
在知道宗澤出任宗正少卿,主管皇室族譜的時候,沈約內心其實就想到一個問題——岳飛和趙佶是否有血緣關係?
聽起來很滑稽,但趙佶後宮著實三千,子女難數,趙佶的後人有多少,恐怕趙佶自己都不太肯定。
趙佶和岳母有關係?
不然趙佶何必讓個管族譜的宗澤去找岳飛?
趙佶眼下清醒的很!
從趙佶的動作,沈約的確感受到趙佶對岳飛不一樣的感情,但沈約並沒有定論,因為他更知道一點,在靖難之難後十年,天底下惦記著趙佶、一心要救趙佶於水火,而且付諸行動的只有岳飛!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