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么覺得沈約可以輔佐他一統天下,效仿當年輔佐梁武帝之舉?
沈約想到這裡,暗自好笑,卻不奇怪。
人總是異常自我,對於身邊的很多事情,都習慣向自身關聯,比如說出醜之後,見鄰居談話,就認為是在談論自己,出名之後,見鄰居交談,亦認為對方在說自己。
哪怕鄰居不過是在談論今天的菜價。
太多人就是靠這種自我,才覺得自身有存在的意義。
失去這點自我認知,很多人就會懷疑自身、覺得人生了無趣味,甚至選擇自我了斷。
楊么不是一個糊塗人!
沈約見楊么精氣神足、雙目聚神,知道這人不但是個武學高手,眼下亦是處於人生巔峰。
這樣的一個人,不會糊塗,卻會執著。
他沈約和輔佐梁武帝的那個沈約年齡不同,楊么卻想必給了他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神仙返老還童並不出奇。
因為認定他沈約是神仙,楊么這才客氣的自稱楊某,因為他不糊塗,自知所謂的“大聖天王”的名號愚弄蠢笨之輩尚可,但在神仙面前實在不足一提。
見楊么執著的等待答案,沈約終道:“我沒有懲罰酆都判官,或許懲罰他的,只有他自己。”
沈約說的是因果。
常人均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真相絕非如此,佛教所言的因果是說——你的行為,只能造就你行為下的自己!
沈約隱約說的是——酆都判官總在玩火,他難免會被火燒傷了自己。
楊么似有所悟的沉吟片刻,微有嘆息道:“高見,神仙高見。”
沈約有點好奇的看著楊么,感覺楊么是真有所悟,而非一時的敷衍。
楊么突然道:“神仙,楊某其實也是錯行多多。”
沈約微有詫異。
楊么隨即道:“在繼承鍾大哥遺志後,楊某為了‘等貴賤、均貧富’一事,著實殺了不少豪富達貴之輩。”
沈約仍舊沉默。
口號是好的,願望是不錯的,可執行就會有問題,那問題究竟何在?
楊么收斂了笑容,似在回憶著往事,喃喃又道:“我們叫這種事情是行法、是替天行道。”
見沈約認真傾聽,楊么肅然道:“可我們既然認為人人應該平等,我們又有什麼道理,害了他們的性命?那其中是有無惡不作之輩、可若說我們所殺的眾人中有善良之人,我想黃軍師亦不會否認?”
黃誠微怔,不想楊么突然有此一問,有些慌張道:“天王所言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們也在錯殺。”楊么緩緩道。
黃誠沒有回應。
沈約微有詫異,他知道自古以來,在口號下行私人之慾的大有人在、錯後死不改悔亦是太多人的反應。
錯了就錯了,掩埋了就好,承認自身的錯誤,似乎遠比掩埋錯誤要艱難很多。
在太多人眼中,唐宗宋祖都難免兄弟鬩牆,常人如何能免?
楊么居然能反省,而且看起來是在他沈約面前真心的在反省?
為什麼?
沈約不解楊么為何突然自我反省,但一個人改正問題,他總不能讓對方堅持錯誤吧?
艙外突然有腳步聲傳來,門前止住,一人悄然到了艙內低頭跪下,“天王,人已帶到。”
楊么揮手道:“帶進來。”
是誰?
沈約不由向艙門處望去,倏然一驚。
有人雙手背剪,被捆著繩索進入,顯然是楊么手下的囚徒,但那人卻沒有絲毫沮喪之意,反倒昂頭看著楊么。
正因為那人昂著頭,沈約方能看清楚那人的面貌,他吃驚是因為第一眼看過去,那人竟和金鑫很像。
沈約差點以為楊么透過九州之王抓了金鑫過來和他談條件,但他很快否認了這個推測,來人不是金鑫,那人和金鑫長的極像、亦是膀大腰圓,看起來異常魁梧,可那人卻比金鑫要年長一些。
那人精神雖旺,頭髮有了斑白,眼角亦有了皺紋。
是個很像金鑫的人。
沈約內心奇怪時,楊么問道:“沈先生難道認識此人?”
無論誰看到沈約未加掩飾的表情,都覺得沈約是認識來人的,不想沈約搖搖頭,“我不認識他,他很像我的一個朋友。”
被綁之人略有詫異的看了眼沈約。
沈約坐的位置還在黃誠之上,說明在楊么的心中,沈約比黃誠重要。但他對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