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暗歎,心道朕為君多年,若論識別身邊的這些人,還不如沈先生幾個時辰。
“既然如此……旁人可以暫退了。”沈約建議道。
趙佶明白道,“蔡鞗、張邦昌,宗澤、李綱和先生留下。餘眾退下。”
那些臣子低著腦袋,倒退出軒。
李斌見狀,終於開口說了句,“沈先生,如今滿朝文武,只有這幾人可用嗎?”
他有些小聰明,看出沈約的另外一個用意——罷黜六賊的同時,幫趙佶選些可用的人手。
沈約暗想,若非滿朝多是懦弱無能之輩,汴京如何會不久被破?
雪崩的時候,難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靖康之難,看起來像是偶然事件,可又是必然事件。
整個大宋王朝,內在早就腐爛不堪,這就和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般,外表看起來還是好的,但內在的器官,卻是稍遇壓力就崩。
但見到趙佶滿是期待的目光,沈約笑道,“很多人,欠缺的不過方向和機遇。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可用之人大有人在,由宗老,李少卿再行推薦人選,就不用我越俎代庖了。”
李綱立即道,“主持大局怎少得了沈先生?”
很多人做事看資歷,倚老賣老,李綱卻是破除藩籬,見沈約處理奸佞、議論局勢著實事事分明,對其心生欽佩,見沈約有退卻之意,當然不肯。
沈約笑笑,“若論朝廷之事,李少卿大能,自可獨擋一方。我之所為,不過是拋磚引玉罷了。”
李綱還待再說什麼,沈約再道,“我有些事情,想和宗老單獨商議。不如你等商議和議的細節,我和宗老談談別的事情?”
趙佶暗想沈約才是大公無私之人,和宗澤議論,莫非談及抗金的對戰細節?
一念及此,趙佶立即道,“需要闢出此間給沈先生議事嗎?”
李斌見怪不怪,李綱、張邦昌和蔡鞗見趙佶這般禮遇,都是直了眼睛。
沈約搖搖頭,“多謝聖上美意,我和宗老出外談談就好。”
說罷當先走出攬秀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