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應合作卻始終遵循投資和收益對等的原則。
只有實力到了這個地步,才有原則跟你講,否則,你就只能接受別人的原則。這是丹尼爾早就心知肚明的好萊塢規矩。
這條訊息,不得不說又刺激到了派拉蒙公司,他們在《泰坦尼克號》上撿了一次便宜,一直都希望能夠繼續加入到詹姆斯。卡梅隆的新片中,福克斯卻一直在猶豫當中。詹姆斯的片子投資太大,一家公司吃暴利固然爽,但引入一家資源豐富的合作和,不論是風險平攤。還是加強宣發能力,都是有好處的。
也是在不久之前。派拉蒙公司才得到福克斯的確定答覆——拒絕了派拉蒙的加入。
短短几日之後,福克斯就宣佈引入dd影業,而且很快小道訊息就傳了出來,丹尼爾本人將出演這部大片——按照近年來丹尼爾選片的習慣,如果不是自己公司的片子,他都很少願意加入其中。顯然。這是一個交換條件,丹尼爾加入,是dd加入的先決要求之一。
這是dd影業無可掩飾的優勢,一旦有適合丹尼爾出演的商業大片,dd影業就很容易有參與投資的權力——因為丹尼爾這個級別的演員。本身就有大百分比分成的權力,綜合投資一起考慮,實際上是比單純請人,或者單純獲取投資,都要來的更加划算的。
這一合作,也讓好萊塢開始暢想丹尼爾和dd影業的另一個方向,米高梅則不在其中,儘管米高梅也是丹尼爾旗下的產業,但丹尼爾對它的定位是比較清晰的,米高梅推出的作品,要儘量減少對丹尼爾影響力的依賴,丹尼爾在米高梅的角色,也要漸漸向終極決策人發展,而不是具體事務的負責人。
但dd影業本部則不同,這家效益驚人的獨立製片廠,很大程度上跟丹尼爾已經是密不可分了——與其強行地做分割,不如藉由丹尼爾的影響力,加速推動其發展。
因此,輿論中,主要是針對dd影業的幾項投資來分析,和前米高梅的《盧安達飯店》,和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和福克斯的《博物館奇妙夜》,還有剛剛確定的《阿凡達》,這一條軌跡足以表明,丹尼爾出演和dd投資的繫結效應。
“隨著丹尼爾減少自己的出片量,以及對各類獎項的興奮度減弱,這種投資加演出的模式,很可能是dd影業之外的製片商,要和丹尼爾合作的唯一道路。這一模式嚴重依賴於丹尼爾本人的票房號召力,如果他能在一段較長的時間裡維持目前的認可度,也許會出現和現在並不一樣的情況,製片商們可能要爭相要求丹尼爾投資他們的大片計劃了。”
——《好萊塢報道》。
……
憤怒的不僅止於今年表現非常糟糕的派拉蒙,華納兄弟也正在憤怒於dd影業的過分行為。
“因為預算?那之前的已經談妥,是誰跟我的?預算的要求不一致,也叫談妥了?”比爾正在和製片部門的負責人大發雷霆,他剛剛被告知,之前他個人比較看好的一個專案,在已經談好的前提下,被dd影業簽過去了。
一個專案被搶了無所謂,他憤怒的是某種象徵意義上的失敗——華納兄弟的吸引力比不上dd影業!
這才是讓他無法接受的事情。
dd影業發展的再快,風頭再盛,這些老牌製片廠在骨子裡並不認為雙方已經平起平坐,可是現在,隨著dd影業勝過派拉蒙,被福克斯確定為合作伙伴,同時又從華納手中搶走了一個現成的專案,之前和迪士尼的合拍片即將衝到影史第二高票房;再之前,更是從索尼財團手中硬生生奪下米高梅……這些跡象,明白無誤地在告訴比爾,dd影業真的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了,彼此合作,彼此競爭,彼此較量,亦敵亦友,亦遠亦近。(未完待續。)
第418章 勢不可擋
博伊爾和西蒙最終選擇和丹尼爾合作,這當然是可以想象的,丹尼爾許諾比華納兄弟更多的預算——2000萬,增幅高達25%。對博伊爾的個人酬勞也達到150萬,比華納方面開出的75萬剛好高出一倍來,在好萊塢,知名導演也能拿到2000萬和分成,比如詹姆斯。卡梅隆,他在一部電影裡的收益基本上勝過所有頂尖明星可以拿到的錢——除了可能的投資部分以外。再比如《諜影重重3》的保羅。格林格拉斯,本集他就能有1500萬片酬,比絕大多數的演員都要高。但是,總體上看,導演的片酬是比主要演員要低的,想拿分成也沒有那麼容易——不是說作為導演,作為主演籌備人員,就很理所當然的能夠拿到一個分成數字,沒有這個道理,通常來說,導演要麼是直接受僱於製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