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顏執圭一連問了好多道《論語》題目,見端木賜皆是對答如流,不禁大異,剛想要開口再問時,端木賜忽然打斷道,“《論語》我早已熟記於心,說是倒背如流也不為過,老先生還是請考校別的吧。”
這番話可謂是極其自負,可是端木賜有自負的資本,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論語》就是他編的……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們面面相覷,他們……是被小瞧了嗎?
真是不能和藹啊——顏執圭拉下臉,“《易經》第四十一卦——損,山河損,艮上兌下,何解?何意?”
老傢伙真是來脾氣了,居然問起了《易經》!這東西別說懂了,就連讀都很難讀!因為裡面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拗口無比,根本順不下來。然而——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象曰:損,損上益下,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端木賜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篇,晦澀無比,一些沒有精研過易經的老教授甚至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
顏執圭擦擦額頭上的冷汗,端木賜連易經都能這麼熟悉,這是他所萬萬想不到的!遙想當年他年輕的時候,連讀《易經》的資格都沒有,還在看《論語》入門呢!遑論熟知如此?
至於說端木賜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那他更是想都沒想,能碰上《易經》這隻“死耗子”的“瞎貓”,恐怕得是天上的異種才行……
他從一邊的布包裡拿出了厚厚的一冊書,“我再考你最後一個問題,無論你答不答得上來,我都算你過關!”
實際上他們已經是問得超綱了,其實按照校領導的意思就是——無論端木賜的面試成績如何,看在一棟樓的份上,都必須要把他招進來,大不了安排個閒職混吃等死而已。
而如今端木賜表現的如此出人意料、令人驚豔,那就更是沒理由去拒絕了。甚至還有幾個老教師心裡居然動了收徒的心思……
請注意!不是收學生,而是收徒——
顏執圭問,“《資治通鑑》可否?”
端木賜道,“大約能背誦。”
顏執圭臉色一變,他其實問的是能不能原文翻譯之類的,結果端木賜直接給他說了句能全文背誦,這實在是……刺激了……
顏執圭手撫著書面,不確定地問道,“此書載字294卷,縱橫1362年,浩浩蕩蕩,你真能背誦?”
端木賜點點頭,“能。”
顏執圭,“……”太不不謙虛了!該給這個年輕人一個教訓,否則的話還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顏執圭隨意翻開一頁,“魏人凡破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殺傷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於林木——此段話,出自哪一卷、哪一年?”
端木賜想了一下,“出自《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六、宋紀八、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也就是辛卯年,公元451年。”
顏執圭看了一下書,發現端木賜說的比書上還要詳細……
夏宗周擠過來,拿起《資治通鑑》,滿臉不信,“鑑於此事實在是過於駭人聽聞,我再重新考你一段,如果你還能答出來,我就服氣!”其餘教授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畢竟如果這是真的,那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記憶力還真的是逆了天了。
夏宗周為表公正,閉著眼睛翻了一頁,然後念,“辛卯,上曰:“朕於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順眾人之所欲故也。昔禹帥九州之民,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勞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順地之勢,與民共利之故也。”
讀罷,擲書問道,“此一段出處何解?”
端木瑾應聲而答,“此段文字出自《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
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端木賜又繼續道,“另外,剛剛夏教授讀的是‘與民共利之故也’,其實正確文字應該是‘與民同利故也。’想必這是夏教授為了考驗我,才故意念錯的吧。”
“故意念錯”的夏宗周老臉一紅,“咳咳——你這年輕人不錯!博聞強記之能,實在是平生罕見啊。有這麼好的記性,可以說是研究學問最好的幫手!希望你日後能刻苦研學,不辜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