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吧?”
“估計賠了兩千萬,心裡痛,又跑到哪裡默默地哭去了。”
“蛋疼,《白髮魔女傳》的最後結局還沒寫完呢!一直等著看結局,等了快半年了,啥雞毛都沒看見。”
“。”
陝北,俞林市。這裡地處黃土高原,是早期的革命發源地。
在俞林市偏向郊區的市北,有一家古風典雅的茶館,名字叫“書中堂”。
說起這家茶館,要問俞林市的老一輩子本土戶,十之六七都有所耳聞,名氣甚大。
究其原因,為什麼這家名叫“書中堂”的茶館在俞林市本地這麼有名氣,是因為這家茶館經營著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說書。
說書,也許有些人在電視劇和某些節目中看過,親自現場聽過的很少。不過,提到說書,對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一個說書人一身青色長衫,擺一張長桌,拿著一塊驚堂木。
說書,也叫評書,最初起源於宋代,發跡地就是現在的陝北地區,是由最初盲人行乞、謀生的一種手段演變而來的。
說書用的樂器很簡單,最初用琵琶,後來逐漸淘汰改成三絃,後來就漸漸省略了,發展到現在僅以桌凳各一,醒木一塊,去掉弦鼓,用評話演說。後來這種說書形式就這樣定了下來。
11月末的一天,晚上六點,這家茶館來了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一身普通打扮,短髮襯衣。
年輕人抬走望了一眼頭上掛著的牌匾,黑底金字,寫著“書中堂“三個大字。隨後,年輕人大步走進了這座木製建築的茶樓。
一進茶樓,裡面的面積十分大,對面就可以看見一個大大的臺子,垂著紅色幕布。
在臺子下方,擺滿著一二十張四方桌,七八十條長板凳,其擺放裝飾完全就像是民國時期的茶樓。
此時,茶樓一層那些擺放的四方桌上,已經有熙熙攘攘百餘人落座,茶水點心都上了。場面哄哄鬧鬧,十分熱鬧,該是一個茶館熱鬧的樣子。
來到這個茶樓的年輕人,就是葉晨。
葉晨進了門,走到像古代客棧櫃檯模樣的前臺處,拿出了手機,開啟一個wei信二維碼。
“客官,今晚的票場已經滿了,想聽評書的話請下次再來。”負責前臺的是一個民國打扮的旗袍姑娘,對著前面幾位排隊的客人說道。
排在葉晨前面的那幾位客人一聽,便只好走了。
接下來輪到了他。
“我是來取票的!“還不待前臺的旗袍女子說些什麼,葉晨就把手中的手機遞了過去。
“您稍等!“旗袍女子接過他的手機,隨後在前臺擺放的電腦取票機上面進行一系列操作。
十幾秒後,旗袍女子遞給了一張票給葉晨,上面標著他今天坐著的位置號碼。
葉晨道了聲謝,看了看票上的位置,標註的是二樓4號。
“想不到這茶樓還挺受歡迎,還需要提前預約。“葉晨心裡嘀咕,就上了二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他所在二樓的位置,可以看見樓下大廳的一切,今晚,他是來聽評書的。
時間一晃到了七點,原本鬧哄哄的茶樓突然安靜了不少,只見大廳臺子上垂落的紅色幕布緩緩升起。
幕布拉開,臺子上空蕩蕩的,唯有一張青色長桌,一條長凳,長桌上還放著一塊醒木。
一會兒,臺上走出一位民國裝束的中年男人,先是簡單說了一些場面話,隨後進入正題,說,今晚歡迎各位的到來,話不多說,有請我們的老朋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著名評書家,關世雲老先生。
隨後,從臺後走出一位長衫老人,青衫、白鬚,精神矍鑠,眼圈微凹。
老人一出現,臺下響起了眾人的熱烈鼓掌。
無疑,這位青衫老人就是今晚的評書人。
老人走到長桌角邊,對臺下觀眾先是行了一個拜手禮,隨後將衫角一撩,坐在了長板凳上。
“砰!”老人拿起桌上放著的醒木,往桌上一拍,評書開始了。
“說書唱戲勸人方,
三條大路走中央。
善惡到頭終有報,
人間正道是滄桑!“
“今天,我們來講講長槍書《精忠嶽傳》!”
“。。”
常言道“行家一出手,就看有沒有“,老人說書字正腔圓,帶著下陝北獨有的腔調,中氣十足,綿長有力,就算不懂評書的人一聽,也知道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