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無疑的最大的,畢竟整個過程,都是舒城陪著解說。
酒桌上,大家都沒有再談工作,關吹牛逼說段子,氣氛到也融洽。
飯後,付中華又專門把舒城叫到小會議室內,繼續談論有關企業改革的事宜。(未完待續。)
第四四九章 齊聚
不管什麼樣的改革,都不可能完美!
而且,一次改革之後,總有人利益受損,還有一部分人受益。
這些事情,不可避免,但作為一個企業,不管是央企、國企還是私企,賺錢是最關鍵的一個要素。
畢竟一個企業這麼多人需要養,如果年年虧損,就得考慮,這個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模式,是不是出問題了。
一個企業年年虧損,即便是國企,也經受不住時間的摧殘,哪怕現在不改革,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國家就會親自動手了。
比如鐵路三十一局的現有管理模式,絕大部分工程專案,都不賺錢,甚至虧錢!
而且這種管理模式下,獲得利益方,有許多人,包括勞務分包隊伍,也是獲利的一方。
眾多獲利方組成一個龐大的系統,環環相扣,一旦有人想撬開這個龐大的利益團體,想重新利益分配,必然受到呵斥和反抗。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改革,大部分人都持沉默和反對的態度,很少人提出改革或贊同改革。
可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人,必須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打算。
如果讓虧損繼續下去,企業最終只會走向滅亡,滿足少部分人的利益,而損害更多人的利益。
舒城提出的改革方案,的確也存在弊端,可一旦這樣實行了,公司完全可以多提管理費,先賺這部分錢。
就好比一個專案是一百塊錢,公司提走了五塊,這個專案材料和各種關係處理等一切開銷,需要八十塊,最後就剩下十五塊。
如果按照之前的運營模式,開銷八十變化很小,公司也提了五塊走了,另外十五塊中,可能有專案部的五塊,施工隊的十塊。
可專案部一旦管理不善,很有可能這五塊錢不夠,還要從公司拿錢來補窟窿。
如此一來,一旦公司補貼超過五塊,這個專案在公司內部,就相當於虧損了。
因為虧損是虧公司,和專案經理無關,所以專案部還是專案部經理,不會承擔什麼責任,而且幹完一個活之後,專案經理業績出來了,還能升官。
對於施工隊的十塊錢,他肯定不能獨吞,最後到施工隊手裡的,可能只有三塊,剩餘的都要分出去。
這七塊包括民工工資和上級領導之間的溝通費用,但施工隊至少還是賺錢了。
而舒城的意思是,把施工隊這十塊錢,專案部自己賺了,不分配給施工隊,就相當於專案部自己有了十五塊。
加上專案經理責任制,虧損之後專案經理承擔,在成本控制上,肯定更加嚴格。加上專案部成員大部分人都佔股份,也會考慮這方面的事情。
原來專案部五塊錢虧損完了,還要公司出,可經過專案經理的合理管理,可能專案部原先的五塊錢都還有多,如此一來,公司那邊提完管理費,賺了五塊錢。
專案部因為管理的好,原本五塊錢都會虧損掉,現在只虧損了兩塊,還剩下三塊,甚至有可能這五塊錢一分沒虧損。
加上施工隊那邊的十塊,專案部就賺了十三塊!
即便專案部在拿出三塊來溝通上級,還是有十塊分配,相對於專案部成員的收入高了!
更何況,所有的工程,都是專案部和專案部的外聘人員在施工,相當於專案部代替了施工隊的位置,如此一來,專案部成員的收入,肯定高一些。
總的來說,最終的結果是,公司賺錢了,專案部成員也賺錢了,員工收入高了,農民工收益也得到了保障。
同時,也避免了層層轉包,因為就是專案部自己在施工,根本不存在轉包的現象。
利益損失的一方,除了施工隊之外,當然還有上層領導,失去施工隊的支援,他們的收入從哪來?
一個工程,同樣數額的工程款,管理和運營模式的不同,最終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舒城提出的改革方案,最受益的,就是那些一線施工的成員,也就是專案部的成員,他們出力最多,付出最多,收益最大,人之常情!
不像鐵路三十一局現有的管理模式,機關單位不下工地的成員,收入高的離譜,而現場一線施工人員,收入卻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