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8部分

聯絡了一次,當劉老聽說舒城來去建設天路線的時候,極為高興,並表示過段時間,會到天路線,進行路基的試驗段施工。

對於高原凍土路基的解決辦法,在研究階段,還不止拋石、通風管和熱棒這三種辦法,比如佈設隔熱層,就是在路基上鋪設聚苯乙烯等隔熱材料,還有遮陽棚。

這兩種辦法的作用,還是隔絕熱量,保證凍土的穩定性,不讓熱量傳入凍土層,防止路基不穩。

但是,真正投入到實際應用中,都有各自的缺陷,各方面都不如拋石路基和熱棒路基好,因此,在天路線,並沒有使用。

透過林小勇的講解,會議室內眾人,至少大體瞭解了凍土路基的兩種解決辦法,不至於回去之後,別人問起,還一無所知。

最後,林小勇又道:“對於第三種,是專門針對永凍層較厚,凍土嚴重地段,還有沼澤區域,施工時,一般用以橋帶路的辦法。”

對於沼澤區域,在上面修建路基顯然不合適,只好使用修建橋樑的辦法。

林小勇說到這,舒城便接話道:“其實天路線上,這三種辦法處理凍土問題最常見,對於以橋帶路,這裡我介紹一下。”

說到以橋帶路,不少人肯定會想,最困難的凍土區域,都可以用橋來解決,為什麼不把凍土地段的路基,都使用橋樑呢,這樣的話,就不用這麼繁瑣了。

其實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也有考慮,首先一點,鐵路乃是百年大計,要保證這條鐵路執行百年,難度極大,如何保證鐵路的穩定,才是最關鍵的。

對於橋樑,哪怕使用的混凝土是強耐久性的混凝土,依舊會受環境的腐蝕,侵襲,時間越長,危險性越大,加上百年時間,誰也不知道周圍土壤、空氣元素是否會有變化。

一旦發生變化,對橋樑有影響的話,絕對是致命的。

而路基卻不同,尤其是使用拋石路基和熱棒路基,讓凍土變得更加幫結,路基更加穩定,也沒有橋樑腐蝕的危害。

因此,研究人員才決定,能使用路基地段,解決使用路基,而不是使用橋樑。

另外一點,也是從造價上考慮,國家雖然有錢,可也要節制,金橋銀洞,由此可見,橋樑建設花費有多麼大。

為了減少投資預算,用路基代替橋樑,顯然更加划算!

“在以橋代路中,最困難的要數樁基施工,因為地底下是永凍層,說白了,就是冰層。樁基施工過程中,要澆築混凝土,而混凝土凝固時,是需要散熱,一旦散熱,對周圍的永凍層,就會有影響。”舒城道。

普通混凝土的澆築,水化熱散發的熱量很多,像一些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築時,要在混凝土中,埋設小型的塑膠管道,然後透過往塑膠管道里面灌水來降溫。

高原凍土區施工樁基,直接鑽入永凍層,澆築混凝土時散發的熱量,會讓永凍層四周的冰融化。

這些冰融化後,樁基就會下沉,樁基一旦下沉,對應著樁基上面的墩臺和橋樑也下沉,將威脅到鐵路的安全。

因此,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解決混凝土凝固時散發的水化熱,我們必須在混凝土上做文章,在灌注混凝土的時候,控制混凝土的溫度在5攝氏度左右,這樣才能保證,樁基澆築過程中,永凍層不至於被混凝土凝固時,產生的水化熱影響。”舒城道。

其實這個問題,在一進場的時候,舒城便知道了,這也是為什麼,施工指揮部指揮長姚功軍,硬是要各個專案部自己建設攪拌站的原因之一。

每一個專案部乾的工程專案,所在的區域不同,那麼使用的混凝土要求就不一樣。

比如一部和二部,他們施工的範圍內,沒有高原凍土,那麼對於他們專案部使用的混凝土,就沒有必要經過這些複雜的過程。

只需使用耐久性高的混凝土便可以了,建設攪拌站的時候,按高原上的普通攪拌站建設便可以了。

對於高原地帶的攪拌站,肯定和平原地區的有所不同,畢竟高原地區,需要考慮防凍等因素。

一到冬天,管道的凍結,比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嚴重的多。

從三部開始,也就是舒城管轄的專案部開始,存在凍土,那麼建設的攪拌站,要求就更高。

如何在攪拌的過程中,把混凝土的溫度降下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也是舒城在建設攪拌站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自從進了天路線,不要說還沒開始乾的工程,即便是駐地等臨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