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部分

明星還開起了公司,利用自己的名聲賺錢,手裡少說也有幾十萬,在華國影視圈算是提前富起來的那批人。

如今終於輪到幕後的創作人員了,總局的檔案相當於給這些人鬆了綁。

以馮曉剛為例,拍攝《京城人在紐約》獲得巨大成功,但算不上名利雙收,名聲是有了,可他每個月只能拿著幾百塊的工資,還有500塊的年終獎金。

他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沒有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來。

如果他下海創業,拉來投資,拍攝一部成功的電視劇,賣出去版權,那麼他就可能賺上幾萬塊,甚至是十幾萬,這種誘惑很難拒絕。

當然,在沒有藝術中心資源的支援下,他要冒的風險很大,存在失敗的可能。

這就是演藝圈的眾人面臨的現狀,離開體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不離開體制又心有不甘。

在接下來的二三月份,京城演藝圈的朋友見面,都會談論相同的話題,你離了麼?

這不是離婚的意思,而是離開體制的意思,在民營資本的強勢介入下,有人準備出去闖一闖,有人還在猶豫觀望,人心浮動。

林子軒都能感覺到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浮躁的味道,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藝術中心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有編劇和幕後工作人員要離職,在外邊他們能拿到兩倍的工資,還有各種分紅,待遇相當優厚。

這種事情在南方並不鮮見,民營企業利用高薪挖角,國有企業技術人員流失嚴重。

這一次,輪到了演藝圈。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成為民營資本挖角的重點物件,雖然中心只成立了兩年時間,卻製作出了一批優秀的電視劇,在國有電視劇製作單位裡,擁有強大的製作能力。

外邊的人看不懂圈子裡的事兒,以為挖走中心的幕後製作人員就能複製中心的成功模式。

馮曉剛卻很清楚,藝術中心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和林子軒有很大的關係。

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