塢。
慕姍姍雖然是走馬觀花的旅遊,卻對美國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她還了解到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狀況,接觸了不少在美國的華人家庭。
美國的生活水平的確比華國要高,卻並不是真正的天堂,而是一個階層鮮明的社會。
對富人來說,這裡或許是天堂,但對窮人而言,這裡就是地獄。
慕姍姍想起林子軒曾經隨口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你愛一個人,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這自然不是林子軒的首創,而是一部電視劇裡的臺詞。
一個月的時間快要過去了,忙碌的工作讓慕姍姍沒有太多時間想著林子軒,她知道現在華國是夜晚,林子軒應該睡下了。
看著好萊塢的星光大道,她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或許有一天華國內地娛樂圈的人也會在這上面佔有自己的位置。
在好萊塢,有不少來自華國的明星,卻很少有人能在電影中出演重要角色,但他們寧願放棄國內的榮譽,也要來到美國發展。
現實很殘酷,等他們明白過來,想要回國發展,卻發現國內已經沒有了他們的位置。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洛杉磯的酒店,慕姍姍累的躺在床上一動也不想動。
如果林子軒在身邊,會幫她揉肩膀按摩,雖然手法不熟練,效果卻很好。
這時候她就會想著林子軒正在做什麼,是剛剛起床,吃著早飯,還是正騎著車子去上班。
她不在的這段日子裡,也不知道林子軒會怎麼過,沒有她的督促,肯定會變懶,還可能和他那一幫子不著調的朋友廝混在一起。
也可能有女孩子,慕姍姍清楚林子軒的性格對女孩子很有吸引力。
這樣想著,總覺得不怎麼放心,要是有什麼儀器能隨時監控就好了。
慕姍姍在美國看到行動電話已經普及,還有更為輕便的手機,只是這些通訊裝置還沒有進入華國市場,要是有了手機,以後就能隨時隨地的打過去了。
如果能夠像照相機一樣拍照片,或者像攝像機一樣錄製影象,那就更完美了。
她在這種幻想中進入了夢鄉。
這時候京城已經到了白天,林子軒正騎著車子去上班,就好像平常一樣。
三天後,林子軒來到京城國際機場,來接慕姍姍。
他手裡拿著一份報紙,上面有這一屆華國電視金鶯獎的獲獎名單,沒有任何意外,《渴望》成了最大的贏家,獲得了年度最佳電視劇。
張凱莉是最佳女主角,李雪建是最佳男主角,還有其他獎項。
報紙上刊登了張凱莉和李雪建的照片,他們舉著獎盃,看起來很精神。
林子軒沒有參加頒獎典禮,這是華國電視臺的榮譽,和電視藝術中心沒有關係,他沒必要去爭這個榮譽。
等到明年吧,他對《編輯部的故事》有信心,憑著超高的人氣,一定能獲得大豐收。
此時,慕姍姍從通道里出來,林子軒迎了上去,白天和黑夜融合在了一起。
第八十三章 從前的節奏
京城九月的天氣,帶著點微涼。
和節目組的同事告別,倆人出了機場,坐上了公交車。
與一年前相比,慕姍姍想要不被其他乘客認出來就要帶上墨鏡,搭配身上的風衣和披肩的長髮,倒是很有明星的氣質。
慕姍姍戴的墨鏡在華國又被稱為蛤蟆鏡,八十年代由於西方影視劇傳入華國,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模仿,成為時髦的象徵,風靡一時。
喇叭褲、蛤蟆鏡和飛機頭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時尚。
蛤蟆鏡的鏡片很大,女孩子戴著幾乎能遮住半張臉,要是碰到臉小的女孩子,基本上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除了遮掩本身的容貌,蛤蟆鏡還能起到擋風養目,防曬遮陽的效果。
當初林子軒和慕姍姍討論起明星帶墨鏡的時候,慕姍姍還有點不以為然。
如今墨鏡已經成為不少女明星的必備品。
這和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有關,以前的報紙和雜誌很少報道明星的花邊新聞,現在則有了放開的趨勢,演藝明星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了。
前段日子華國有位大導演和他的御用女演員之間的感情糾葛鬧得沸沸揚揚。
那位女演員在公開採訪中表達了在一起的決心,這種公開表白卻沒有得到大導演的正面回應,兩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