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部分

好,聽得我都入迷了。”林子軒提議道,“把古玩和歷史故事,還有收藏價值聯絡起來,這樣更能吸引觀眾。”

“這能行麼?我在京城臺沒熟人。”馬未督擔心道。

“我倒是認識幾個人,有空約出來說說這個事,這種節目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應該會受歡迎。”林子軒斷言道。

“那多謝林總了,你看什麼時候方便約個飯局,大家認識認識。”馬未督感謝道。

“這個好說,都是朋友間的事兒。”林子軒應承道。

他只負責出主意牽線,至於能不能談成,就看馬未督的能力了。

那套老傢俱馬未督象徵性的收了五百塊的辛苦錢,按照市場價估計要小兩千。

“我聽說做這行的人不是都很低調麼?這人怎麼就想著出名了。”慕姍姍不解道。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林子軒回應道,“以後這個行當恐怕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了,有錢人多了,沒地方花,就會投資古玩,古玩的價格就漲上來了,到那時這位馬哥就發財了。”

在考公務員的熱潮散去後,報紙上出現了關於一部短片的評論,就是那部《姐姐》。

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可由於拍攝的物件是兒童,容易引起觀眾的同情心,得到了大量的關注,不少專家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部短片。

有人認為這是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情感缺失,應該關注兒童的教育問題。

有人在討論有多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如何做到感情的平衡。

更尖銳的觀點指出這是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當父母在孩子沒出生之前給小女孩冠上姐姐的名義後,就強行的改變了女孩的命運。

作為姐姐的女孩從而成為男孩的陪跑,從一開始就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

舉一個例子,如果姐弟兩人同時考上大學,家裡經濟困難,只能讓一個人上學。

“你是姐姐,應該讓著弟弟。”

這句看似公允的話實際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姐姐出去打工,弟弟去上大學,兩人的人生就因為多年前的一個決定完全不同。

這種事情在華國並不少見,有千百萬個這樣的姐姐,就因為身為姐姐失去了選擇的權利。(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二章 審查

無論是《生活空間》的欄目組還是林曉玲都沒有想到這個短片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超出了他們的預期,感覺有點失控。

不僅僅是報紙上的評論,還有觀眾寫信和打電話到華國電視臺,表達了對短片中小女孩的關切,以及對小女孩父母的不滿。

有記者甚至想打聽這家人的住址,要採訪小女孩蕊蕊。

林子軒只能慶幸這不是網路時代,否則這家人的資料很快就會被公之於眾。

就算是沒有網路,華國電視臺也不透露訊息,這家人的親戚朋友看了短片後也會知道短片裡的人正是他們認識的人。

雖然拍攝之前得到了這家人的允許,可要是因此對這家人的生活造成影響就不好了。

林子軒聯絡了《生活空間》的欄目組,希望他們不要重播這部短片,即便要重播,也要擋住短片中孩子的臉部,不要被人認出來。

不管怎麼說,這都涉及到了個人的**,尤其是兩個小孩子。

剛開始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提醒林曉玲做好預防措施,比如讓孩子使用化名。

《生活空間》這檔欄目的主旨是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貼近生活,正因為如此,節目開播以來,受到觀眾的歡迎。

之前的節目大都是發現和讚美普通人不平凡的事蹟,可以說都是好事,播出後不會對當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

欄目組還沒有碰到過像《姐姐》反響這麼強烈的情況。

對於《姐姐》這部短片,報紙上的評論大多是溫和善意的,也有犀利和尖銳。

同樣一個故事,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經歷和學識會有不同的解讀。

欄目組做出決定,以後牽扯到孩子的影像都要慎重,特別是帶有爭議性的話題,以免給當事的一方帶來困擾,也給欄目組帶來麻煩。

“老哥,你說我是不是做錯了?”林曉玲迷茫道。

“你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放心吧,這件事很快就會過去,每天有那麼多新聞報道,慢慢就平息了,你還是好好上學去吧。”林子軒安撫道。

“我要不要去看看蕊蕊?”林曉玲擔心道。

“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