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部分

四合院,穿過悠長的衚衕,推開院門。

院子裡的人都搬走了,只剩下空蕩蕩的房間,相對於周圍的熱鬧,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

這兒暫時還不能住進來,都是有些年代的老宅子,年久失修,要找施工隊對房屋進行加固和修繕,刷漆翻新一遍。

估計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接下來,還要添置傢俱,配備日常用品。

“感覺咱們成了以前的地主階級,要是再僱上幾個丫鬟和長工整天伺候著,就回到舊社會了。”慕姍姍說笑道。

“地主那是不勞動,靠剝削勞動人民為生,咱們這是自己辛苦賺來的,是勞動所得。”林子軒不同意道,“再說了,現在誰還講究這些啊,能過好眼前的日子就成了。”

“咱爸誇你有眼光呢,以後樓房會越建越多,四合院越拆越少,物以稀為貴,從這個角度說四合院比樓房更有價值。”慕姍姍表揚道。

慕致遠是文化部門的領導,看的長遠,不像現在的不少人,一心想著拆遷,能住新樓房。

兩人在院子裡隨意的走動著,商量著院子的佈局和規劃,畢竟他們會在這兒住上很長的時間,甚至可能是一輩子。(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二章 民謠的時代

想要把整座四合院翻新一遍按照現在的價錢估計要一萬出頭,再添置傢俱什麼的兩萬塊應該能拿的下來,至於其他貴重一點的物品以後再說。

林子軒和慕姍姍為了買這套四合院把積蓄用的差不多了。

這不是說他們就沒錢了,向朋友借個兩萬塊應個急完全沒問題,或者從好夢公司裡先拿出來用了,以後補上就行。

作為公司的老闆這點權利還是有的。

對現在的林子軒來說,這些都不算多大的事兒,他已經不是剛畢業那會的光景了。

不過他還有一個門路,就是把《一封家書》那首歌的版權賣出去。

自從《一封家書》在春晚上唱紅之後,就有音樂製作公司的人來找他,想要購買版權。

如果在這首歌沒唱紅之前,歌詞和作曲加在一起也就兩千塊左右,這是市場價。

現在這首歌唱紅了,音樂公司還想用這個價格購買版權,這就讓林子軒不能接受了,這是新人詞作者的價格,不是埋汰人麼?

所以他一直拖著,沒有答應。

沒有版權,音樂公司就不能出正版的專輯。

隨著這首歌的流行,傳唱度越來越高,林子軒相信音樂公司還是會妥協的。

就這樣,從二月份拖到了六月份。

這次來找他的是一家香江的音樂公司,叫做大地唱片,不是大公司,剛成立沒幾年,找他的人是大地唱片的音樂製作人黃曉茂。

黃曉茂是地道的京城人,軍人家庭出身,大院子弟。

他準備製作一批內地的民謠歌曲,相信在國內會有市場前景。

這時候,內地的流行音樂逐漸發展起來,成立了不少家音樂公司,培養了一批專職的流行歌手,也有了自己的音樂特色。

只是和港臺的流行音樂相比,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不光是音樂作品質量的問題,還有製作、宣傳和發行方面的問題。

港臺的音樂公司具有成熟的市場運作體系,懂得如何打造明星。

一個歌手的唱功可能不是一流,可透過包裝和宣傳就能成為大歌星。

想想上一年的春晚,一旦要求真唱,港臺歌星就不願意參加春晚,這不是說他們都沒有實力,而是他們所屬的音樂公司不同意。

在和港臺歌手的抗衡中,內地的流行歌手失敗而歸。

與其說是歌手的失敗,不如說是內地音樂製作體制的失敗,還有法律上的不健全。

在這種情況下,華國的搖滾樂和民謠開始在夾縫中興起,成為內地流行音樂的新生力量。

黃曉茂打算製作兩類專輯,校園民謠和城市民謠。

他託圈子裡的人找到林子軒,想要購買《一封家書》的詞曲版權,為此他約了個飯局,請林子軒出來吃飯,大家聚一聚,在酒桌上好談事情。

林子軒準時赴約。

飯局上大多是京城音樂圈子裡的人,他都不太熟悉,就是隨便認識一下。

在這個年代,搞音樂的大多留著長頭髮,顯得特別頹廢,尤其是搞搖滾和民謠的,不然彰顯不出個性來。

林子軒在這幫人裡有點不合群,他們也不樂意和林子軒聊天。

“你們唱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