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就可以。
林子軒給這家公司起名為“華藝影視錄影節目有限公司”,“華藝”就是華國文藝的意思,名字中就有了公司的經營範圍。
主要是影視劇製作和發行,錄影帶銷售等,其實就是個皮包公司,都是空架子。
他和慕姍姍填寫資料,遞交申請,等待美國相關部門的資質稽核。
林子軒是公司的總裁,地址是他們租的房子,有租房合同和水電費賬單,銀行的資產單據由華國銀行在紐約的分行提供。
有了這家公司,以後到美國拍攝影視劇就方便的多。
怎麼說這都是一家美國公司,不僅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還能享受相當多的納稅優惠,甚至能和美國當地的影視協會拉上關係。
而且,再也不用擔心美國警察的巡查了。
美國人的辦事效率沒得說,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公司的證件辦了下來,林子軒也有了一個新稱呼,被眾人打趣。
“林總,以後要多照顧啊。”有人開玩笑道。
林子軒頗為無語,他這個總裁就是個空架子,什麼都要自己跑,辛苦的要命。
他現在要做的是儘可能的拓展市場,把客戶關係穩定下來。
這些日子裡,除了美國華文電視臺,林子軒還和新澤西州的一家華語電視臺,以及芝加哥的一家華語電視臺達成協議,這兩家電視臺會播出《渴望》。
他採用的方式都是先免費播出,達到一定的收視率再談價格。
免費的東西誰都喜歡,這種推銷方式並不新鮮。
在林子軒的那個世界,為了吸引顧客的關注,什麼免費試吃,免費試穿的招數太多了,不過在這個時代還很少見。
他的做法比較大膽和靈活,要是在國內肯定行不通,只有在國外才能夠便宜行事。
隨著《渴望》在美國華文電視臺播放結束,林子軒又把《外來妹》和《我愛我家》推銷給了蔣添龍,他走的就是免費和低價的路線,讓蔣添龍很難拒絕。
如此一來,在紐約的華人中掀起了一股觀看華國國內電視劇的小風潮。
林子軒趁機和當地的錄影製作工廠合作,把電視劇的錄影帶推入了市場。
只是,由於美國華人數量有限,錄影帶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只能是稍微盈利而已,錄影帶走的是長期路線,不能太著急。
他還把國內的綜藝節目引進美國的華語電視臺,比如《方大綜藝》和《文藝天地》。
他發現紐約的華人對《方大綜藝》的興趣不大,反而對《文藝天地》這類貼近華國內地百姓生活的娛樂節目很是歡迎。
一個是他們覺得好奇,也說明他們喜歡看內地百姓的真實生活。
不管怎麼說,林子軒註冊的這家公司都是華國在海外開闢的第一個電視節目的發行陣地。
到了七月底,《京城人在紐約》的拍攝進入到了最後階段,林子軒和馮曉剛從銀行裡取出最後一筆十萬美金,這是他們僅剩的資金了。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無路可退。(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九章 無路可退
對於劇組來說,拍攝資金始終是個大問題。
林子軒想了不少辦法,他到可口可樂的紐約分公司拉贊助。
他在國內的時候和可口可樂華國分公司簽署了投資協議,在這部電視劇裡出現的飲料都要是可口可樂,以此換取了30萬美金的贊助。
林子軒找到他們的紐約分公司,希望他們再投資10萬美金,劇組可以安排一場戲,就在他們的分公司拍攝。
然而,可口可樂的紐約分公司和華國分公司屬於不同的事業部門。
他們對一部在華國播放的電視劇興趣不大,再說又不能增加紐約分公司的盈利,經過商議後他們拒絕了林子軒的請求。
在美國社會,生意就是生意,不怎麼講交情。
不是說你和我們有過合作,我們就要和你合作,沒有利益的事情他們不會做。
美國的其他廣告商就更不用說了,對於一部不知名的華國電視劇根本不予理睬,就算是華人開辦的企業也不會貿然投資一部他們不瞭解的電視劇。
這就是國外和國內的區別。
華國是個人情社會,大家講交情和麵子,國外不是沒有人情,而是更注重利益,何況林子軒和他們也沒有交情可講。
拉不到贊助,他一方面向華國銀行繼續申請貸款,一方面儘量節省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