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我要謝謝林老弟。”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個收穫的季節,可以盡情的說笑。
林子軒微笑著望向窗外,西湖的夜景,有種讓人沉醉的美。(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捧場(端午節快樂)
這不是林子軒第一次來杭城,他去年和慕姍姍來過一次。
九月的杭城,秋高氣爽,桂花的香氣瀰漫在城內的大街小巷,讓人心情舒暢。
第二天,林子軒帶著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金鶯節組委會報道,領取了相關證件,憑著證件可以到展廳裡繳納一定的費用,獲得一個展臺。
所謂的展臺非常簡易,就是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
展廳不提供播放裝置,能夠讓各家電視劇製作單位播放電視劇,最多是在展臺上貼幾張電視劇的海報來吸引買家。
這個年代就是如此,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主要還是看電視劇的質量如何。
林子軒帶人把展臺佈置好,他帶了電視劇的海報和介紹大概劇情的小冊子,貼上海報,接著就是等待了。
有人來了就把小冊子遞過去介紹一番,談談價格。
這裡有來自華國各地電視臺的負責人,每個電視臺面向的觀眾群不同,選擇自然也不同。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電視劇偏向於北方觀眾的口味,這是因為藝術中心的編劇大多是北方人,不擅長製作表現南方人生活的劇集。
他們推銷的主要物件是來自北方的電視臺。
陳常樂很夠意思,昨天就和林子軒談好了兩部電視劇,這主要是看在和林子軒的交情上。
事實上,花城的觀眾喜歡看香江那邊的電視臺,最愛武俠劇,即便是華國電視臺播放的劇集他們也沒什麼興趣。
相對於內地的觀眾,他們能收到香江的節目,選擇性更大一些。
林子軒知道這裡面有人情的成分,他沒拒絕,給了陳常樂一個優惠價,大家互惠互利。
此時華國的電視劇市場不怎麼繁榮,各家電視臺沒有太多資金用來購買電視劇,都是圖便宜,購買價效比高的電視劇,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反而乏人問津。
想想看,一家電視臺每年要播出好多部電視劇,如果每一部都是精品,觀眾看的很爽,電視臺受不了啊。
雖然精品電視劇會帶來高額的廣告收入,但那是指華國電視臺。
對於地方電視臺來說,在沒有透過衛星轉播的情況下,只能面向一個省的觀眾播出,吸引不了大的廣告商,廣告收入有限,沒辦法支撐精品聯播的方式。
只能是一部精品搭配五部普通電視劇的模式,才能實現盈利。
地方電視臺想要發展起來,只能選擇上星,透過衛星向全國百姓播出,推出更新潮更好看的節目,和華國電視臺爭奪市場和廣告商。
藝術中心製作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良心之作,價格偏高,銷售情況並不算好。
在華國電視臺播出過的《女人不是月亮》賣的不錯,這畢竟是一部經過市場檢驗受到觀眾喜愛的劇集,電視臺比較放心。
這時候,林子軒看到葛尤和陳曉藝走了過來。
這兩人畢竟是明星人物,葛尤還是這一屆金鶯獎男主角的熱門人選,他們的到來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你們怎麼來了?”林子軒詢問道。
在這個年代還不流行明星站臺做宣傳,大家的觀念比較樸素,電視劇主要看質量和價格。
“在賓館待著挺沒意思,就過來湊湊熱鬧。”葛尤笑著說道。
“還有我演的電視劇呢,我來看看賣的怎麼樣。”陳曉藝補充道。
說是這麼說,林子軒知道這是兩人給他捧場呢。
葛尤喜歡安靜,還在琢磨《活著》這個本子,有空就寫感言和體會,和林子軒交流,也就是沒有地方讓他體驗生活,否則他早就跑去了。
陳曉藝這次來倒沒什麼事,她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來感受下氛圍,順便玩玩,放鬆一下。
其實,在來之前大家就已經猜到結果了。
金鶯節組委會雖然不會明說,但會有提示,比如會電話通知哪個劇組一定要來,點名哪個演員一定要到場等等。
這就說明這個劇組和演員會獲獎,只是沒有說是什麼獎,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兒。
林子軒沒讓葛尤和陳曉藝過來,而是讓他們自由活動,在西湖邊走走轉轉,湖光山色,和京城相比別有一番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