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了,那就這樣吧,你們在紐約還能互相照顧。”慕致遠點頭道。

吃了晚飯,他們回到家裡,還在說著出國的事。

過了正月,《京城人在紐約》的劇組就要前往紐約了,慕姍姍差不多能辦好手續一起出發,接下來他們倆會在美國過上半年的時光。

“日子過得還真快,剛畢業那會肯定想不到咱們有一天會去美國。”慕姍姍感慨道,“我就想著能在單位好好工作,也沒想過還能主持春節晚會。”

“以後的生活節奏會更快。”林子軒有所感觸道,“能跟上的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跟不上的只能逐步的被淘汰,咱們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

新的一年,對華國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第一百零二章 客串

春寒料峭的時節,京城國際機場。

葛尤站在機場航站樓外邊,穿著外套,帶著帽子,漫不經心的抽著煙,顯得特別憂鬱。

他用眼神打量著機場過往的行人,有一種看透世間百態的滄桑感。

這時候,一個穿著風衣,燙著波浪頭,推著行李車的年輕女人走了過來,葛尤掐滅菸頭,迎了上去,和這女人聊了起來。

這女人是他的“老婆”,他來送“老婆”自費出國留學。

女人因為出國特別興奮,葛尤則特淡定,看起來很熱心的叮囑,但眼神裡沒有感情波動,就像是在完成某種儀式。

葛尤很清楚自己的“老婆”會一去不回,他就沒指望會有將來。

這裡是電影《大撒把》的拍攝現場。

一臺攝影機隨著兩人朝著機場內部移動,一旁還有一臺攝像機緊隨其後。

攝影機用來拍攝電影,用的是電影膠片,攝像機用來拍攝電視劇,用的是盒帶。

這裡同樣是《京城人在紐約》的拍攝現場。

這事還要從元宵節之後的那天說起。

那一天林子軒和馮曉剛確定了劇組的最後一名主要演員,這人叫做嚴曉顰,滬城人,藝術世家出身,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班畢業。

她正在陪著丈夫在美國讀書,還在美國當地的華語電視臺做主持人。

這次過年回來,在京城和老同學聚會,聽說了《京城人在紐約》正在招演員,就來試試。

嚴曉顰無論是外形還是演技都不錯,表演上中規中矩,在爆發力上稍微差點,她屬於很正統的演員,不是臨場發揮的型別。

這種演員非常穩定,不會有意外的驚喜,卻能保持一貫的高水準。

劇組已經有姜聞和王箕兩個不穩定的演員了,也需要一個表現穩定的演員來收住場面,否則三個人飆起戲來很難預料會有什麼後果。

要麼極其精彩,要麼一塌糊塗。

確定了演員陣容,他們鬆了口氣,馮曉剛提議把大家約出來聚一聚,彼此熟悉一下。

雖然過了元宵節,京城還處在過年的氛圍裡,沒有那麼早開工,林子軒過年期間也有各種飯局和應酬,知道大家的狀態。

他們在友誼賓館打電話約人。

剛開始只想著《京城人在紐約》劇組的人員聚聚,沒想到打電話的時候出現各種意外。

姜聞就說把葛尤叫出來,兩人見見面,他特別喜歡《編輯部的故事》,覺得葛尤在劇中表演的特鬆弛,特有生活。

葛尤正和梁添幾個人在一塊呢,一聽說有飯轍,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那就一起來吧,都是圈子裡的好朋友,也沒什麼避諱的。

京城的演藝圈子互相交錯著,有了這幫人的招呼,包括張國粒和陳曉藝等人都來了。

林子軒還把慕姍姍找了來,和這幫人熟識了沒什麼壞處。

在京城混日子,講究的是面兒,人家能過來吃飯就是給面子,大家心裡明白,能來的都是混的差不多的人物,互相看得起,捧著。

林子軒入行不久,名氣不小,和葛尤梁添這些人都熟悉,雖然還很年輕,沒有在圈子裡扯起自己的名號,卻也有了幾分面子。

眾人在友誼賓館的包間裡擺了一桌,十幾號人說笑談天,吃吃喝喝。

這裡有三個劇組的成員,一個是姜聞和王箕等人,《京城人在紐約》的劇組,還有就是葛尤和徐繁,這是電影《大撒把》的劇組。

第三個是梁添、張國粒和陳曉藝的劇組,這是林子軒寫的一個本子,叫《海馬歌舞廳》。

他要去美國了,藝術中心還要繼續拍攝電視劇,作為創作組的負責人,林子軒做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