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你這人思想真狹隘,整天就想著大權在握,發號施令呢。”林子軒批評道,“你應該換個角度想,我上班的時候有咱媽照顧,下了班有你照顧,這樣一想是不是瞬間就幸福起來了。”

“呃,你還真能自我安慰啊。”慕姍姍詫異道,“我可提醒你,我媽那人平時看著挺好,一到工作上面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可不管你是誰,做錯了事就會訓人。”

“有你這麼說咱媽壞話的麼?小心我去告狀。”林子軒玩笑道。

“不識好人心,我可是為你好。”慕姍姍不滿道。

“行啦,我要是連那點工作都做不好,不是跑去添亂麼?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林子軒安撫道,“我是去幫忙的,不是走後門進去享福的。”

“這還差不多,以後看你的表現了。”慕姍姍滿意道。

她心裡其實有點擔心,一邊是她母親,一邊是她心愛的人,倆人在一起工作,要是鬧起矛盾來,還真不知道如何收場。

到時候只能她來居中調解,也可能是兩頭受氣。

不過,這是最壞的情況。

她更希望母親和林子軒能夠互相幫扶,這才是她最想要的結果,家人就應該這樣。

在蓉城,米佳山剪輯好了《頑主》,片長100分鐘,先在巴山電影廠內部放映,請了廠裡的領導和同事一起觀看。

結果呈現兩極化的趨勢。

一些老同志中途退場,認為這是低俗和胡鬧,不莊重,年輕人則極為喜歡,甚至認為這是他們看過的最好看的電影,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華國喜劇片。

廠裡的領導意見不一,不過既然錢花了,片子出來了,就要想著收回成本,不能砸在自己手裡,80多萬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頑主》是有點小問題,但問題不大,頂多就是反映了社會現實和調侃了一些不正之風。

他們先把《頑主》送審,看看結果。

半個月後,沒想到稽核透過,沒有提出大的修改意見,那麼下一步就要安排上映了。

巴山電影廠準備從蓉城開始小範圍放映,如果得到觀眾認可,再擴大上映範圍,如果觀眾不認可,那就算了,靠賣錄影帶也能撈回點資金。

進入1991年,蓉城的影院內出現了一部新電影,在這個冬天徹底點燃了年輕人的熱情。

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爭

臨近年節,在蓉城的大街上總能看到模仿《頑主》中對白的年輕人,雖然不是那麼正宗的京味,卻別有一番喜劇效果。

其中的不少橋段被他們津津樂道,年輕人聚在一起如果不談論《頑主》那就是落伍了。

這就是《頑主》帶給蓉城的改變。

這個年代一部電影上映基本上沒有宣傳費用,還不流行大張旗鼓的在報紙和電視上打廣告,帶著演員四處跑宣傳,也沒有各種炒作。

頂多是在電影院貼幾張電影海報,告訴觀眾這是個什麼型別的電影。

電影的宣傳幾乎全部依靠觀眾的口口相傳,好口碑才能讓更多的觀眾走入影院。

米佳山心中頗為忐忑,他知道《頑主》最好的放映地點是在京城,也只有京城人最懂這部電影,這就是地域文化。

不過,如果《頑主》在蓉城折戟沉沙了,那就沒有機會在京城放映了。

好在一部好電影能夠獲得觀眾的共鳴,蓉城的年輕人同樣喜愛這部京味十足的片子。

看著從影院傳過來的好訊息,米佳山立刻申請讓影片在北方各大城市上映,要是還能取得好成績,那就在全國範圍上映。

他這麼做是擔心《頑主》會在南方遇冷,這畢竟是一部帶有濃重北方地域文化的影片。

華國南北方的文化差異頗大,東北的二人轉在南方沒有市場,南方的滑稽戲同樣無法在北方流行,兩地觀眾的口味迥異。

進入臘月,《頑主》終於在京城上映。

這部電影在京城比在蓉城還要火爆,看著電影中熟悉的景物,聽著熟悉的臺詞,感受著京城的日常生活,京城的觀眾就像是自己在電影裡一樣。

這種代入感特棒!

而且,他們更能理解影片中三位主角的遭遇,因為這種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發生在他們身上,面對這個變革中的社會,年輕人迷惘無措,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這是一部能帶給他們歡笑,還能引起他們強烈共鳴的電影。

與此同時,報紙和雜誌上開始關注《頑主》,由電影的熱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