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的時代終究過去了,一個屬於平民的時代就要到來。

自己不是也在改變麼?

李虹搖頭苦笑,她想起了一句社會上的俏皮話,以前和姑娘談戀愛都是談理想,現在都談錢了,這正是時代改變的證明。

林子軒在辦公室轉了一圈,低調的待在角落裡等著下班。

葛尤和馮曉剛還沒來報道,葛尤趁著過年和梁添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到全國各地表演小品節目撈外快,這叫做走穴,華國很多歌星和演員都這麼幹。

馮曉剛在安置家裡的事情,要過兩天才能來。

到了下班時間,林子軒去找慕姍姍,現在倆人在一棟樓裡,見面很方便。

“怎麼樣?第一天上班沒挨批吧?”慕姍姍笑眯眯的說道。

“我是誰啊,今兒拿了三個本子過來,我估計咱媽現在正發愁呢,沒辦法,每個本子都那麼好,到底拍哪一個啊。”林子軒自誇道。

“你就吹吧,我覺得肯定都給你斃了,讓你重寫。”慕姍姍不服道。

“不可能,以後編劇行業會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小林出品,必屬精品,小林出馬,一個頂倆。”林子軒意氣風發道。

“你還真不害臊,這話都能說的出來,我都替你臉紅。”慕姍姍打擊道,“你的那個天天飲食,我和領導提了,領導說做飯有什麼好拍的,真是瞎胡鬧。”

“你們領導的水平夠嗆,沒有新思維,這種服務型節目以後會大火啊。”林子軒批評道。

“算了吧,它火不火我不知道,我可不想惹領導發火。”慕姍姍鬱悶道。

“那你要不要報一個廚師培訓班,據說新北方烹飪學校就不錯,包教包會,最適合你這種沒有經驗的新人。”林子軒提議道。

“我就不學,到時候再難吃你也要給我吃下去。”慕姍姍恨恨道。

“你別急啊,我就是說說而已,你真不學?”林子軒追問道,“你幹嘛呢,別動手啊。”

慕姍姍不說話,化憤怒為力量,用手掐在林子軒的腰間,讓林子軒疼痛不已。

一輛腳踏車在馬路上東扭西歪的前行,引得行人注目。

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

李虹的動作很快,第二天就把《編輯部的故事》的大綱發下去讓大家討論。

她雖然是藝術中心的領導,能夠做出決定,不過這種內部討論的流程不能免掉,要讓下面的員工覺得自己的意見受到了重視,也能避免被人說成是獨斷專行。

就算是走走過場,流於形式,也要做到位,不給人留下話柄。

在單位工作就是這樣,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在外人看來可能顯得僵化,沒有效率,但這是一個單位能夠穩定執行的基礎。

下面的員工不是傻子,看到大綱上的名字,心裡就有譜了。

在華國電視臺上班,還是負責電視劇製作,以前或許有人不認識林子軒,不過隨著《渴望》的熱播,林子軒的名字被圈內的人熟知。

電視圈內的人和觀眾看待一部電視劇的視角不同。

觀眾看的是劇情和演員,圈內人看的是製片、導演和編劇,這三者是一部電視劇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至於演員倒不是那麼重要。

是電視劇成就了演員,還是演員成就了電視劇,這是很難說清的話題。

但在電視圈內,一般認為是電視劇成就了演員。

只要製片有手段,導演有能力,劇本出彩,演員還不是隨便挑,說句不客氣的話,捧誰誰紅,演員就是流水線上的作業員。

很多時候都是說某某演員是某某導演捧紅的,很少說某某導演是某某演員捧紅的。

這是大多數電視製作幕後工作人員的看法,如此能彰顯他們的重要性。

當然,演員對電視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那些演技好的演員,能提升電視劇的檔次,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作為《渴望》的策劃和編劇,林子軒雖然沒有在觀眾中出名,卻在電視圈裡有了名聲。

而且,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家都在電視臺上班,林子軒和慕姍姍的關係瞞不了人。

這時候,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只有二十多人,一部分是原來華國電視臺的員工,算是李虹的親信,一部分是李虹從外邊拉來的幫手。

可以說都是李虹的人馬,她對那些首鼠兩端的人沒有興趣。

明白了李虹和林子軒的關係,底下的人自然清楚李虹想要拍攝《編輯部的故事》,除了個別人擔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