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部分

在他們面前,放著一個劇本,封面上寫著《許三觀賣血記》。(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導和明星

想給葛尤選擇一個有挑戰性的角色難度不小,還要能夠發揮他的表演特點。

葛尤的特點是善於把握住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你要是讓他演高大上的正面角色,那不是挑戰,而是毀形象。

《許三觀賣血記》講的是絲廠送繭工人許三觀在生活困難的年代賣血求生的故事。

整個故事延續了四十年的時間,許三觀經歷了諸多的歷史事件,每一次都靠著賣血度過生活中的難關,賣血成了他改變生活環境的重要手段。

四十年後,家裡不缺錢了,許三觀也老了,他想再去賣一次血。

然而,由於年紀太大,已經沒有人要他的血了,這讓許三觀的精神崩潰了,他想著以後家裡再遇到困境該怎麼辦,他失去了心裡的支柱。

和《活著》一樣,這不是一部容易透過審查的片子。

林子軒心裡有準備,所以他沒有先寫成小說發表出去,而是先把劇本寫了出來。

如今總局對劇本的審查有所放寬,有希望拿到拍攝許可,對於拍成電影后會不會被禁映,這就不在林子軒的掌握了。

可以肯定,就算能夠透過審查,也要刪掉大量的情節。

如果真被禁映了,那就只能和《活著》一樣,走國際電影節的路線,靠賣版權收回成本。

所以,林子軒不打算自己投資,而是找海外的電影人加入到這個專案。

至於這部片子的導演,姜聞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一個是姜聞對這類題材有興趣,不擔心拍這種片子會惹麻煩,還有他在海外有影響力,他和葛尤的組合應該能拉到超過兩千萬的投資。

“這個本子我自己演就行了,你不覺得這個角色和《活著》中富貴的角色有點重合麼?葛尤演起來重複了。”姜聞提議道。

“兩個角色雖說都是小人物,不過面對生活的態度有所不同。”林子軒解釋道,“姜哥,說實話,你還真不太適合演這種角色。”

“這你就不懂了,演員講究演什麼像什麼,我以前也演過這種角色。”姜聞辯解道。

“那和尤哥比起來,你們誰演的好呢?”林子軒反問道。

“這怎麼好比,每個人的表演風格不一樣。”姜聞回應道,“葛尤演的是他琢磨出來的人物,我演的是我琢磨出來的人物,別看是同一個角色,演出來的感覺可能會差別很大。”

“咱們從投資的角度來考慮,舉個例子,你自導自演的話可能只拉來一千萬的投資,要是你和尤哥組合的話,或許能拉來兩千萬的投資。”林子軒勸說道,“作為導演,你選擇哪一種?”

兩位有影響力的明星的號召力顯然要比一位的號召力更大。

葛尤戛納影帝的頭銜會吸引海外電影人的注意,在這方面比姜聞有優勢。

這麼計算可能覺得太現實,不過事實就是如此,投資商投資電影是為了獲得利益,明星和名導的組合更有保障。

這與張億謀和鞏莉的組合一樣,一旦少了鞏莉,投資商就會毫不猶豫的撤資。

“合著我只值一千萬啊,太小瞧人了。”姜聞不滿道。

話雖這麼說,他還是思考起來,作為導演自然希望投資越多越好,這樣在拍片的過程中就能精益求精,不至於為資金髮愁。

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過程給姜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不想重蹈覆轍了。

“那行,就葛尤來演。”姜聞妥協道,“咱們找誰投資?香江的還是歐洲?”

姜聞雖然只拍了一部片子,可也是著名的導演了,他的新片不愁找不到投資人。

“都問問吧,咱們把拍攝成本做高一點,兩千萬起步,能拉到多少算多少,省得後期資金不夠用。”林子軒決定道。

林子軒這是留有餘地了,怕姜聞拍攝期間又浪費資金。

這部影片從拉投資到籌備估計要半年的時間,開機要下半年才行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拍完,一切都是未知數。

和姜聞合作就是這點不好,他不按時間表來,比較隨心所欲。

馮曉剛就不是這樣,只要制定了拍攝計劃,就會按時完成,讓人放心。

所以,林子軒不願意投資這部戲,只會先拿出一百萬作為專案的啟動資金,後續都用海外的投資,無論是賠了還是賺了都和他關係不大。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