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林子軒的確捧紅了不少演員,不過那都是在國內走紅,想要成為國際影星需要的資源太多了,過程也太長,成功的機率不高。
每年從各類藝術院校畢業的學生那麼多,能走紅的只是極少部分,更別說是成為國際影星了,除了天賦和資源,還要有機遇。
只是,一旦成功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這就是為什麼影視公司願意培養有潛力演員的原因。
馮曉剛說的人是徐晶蕾,林子軒顯然把資源對徐晶蕾有所傾斜,光是《臥虎藏龍》就需要幾年時間的打磨。
如果再拍上幾部電視劇和電影,徐晶蕾想不火都難。
“先看看吧,又不急,一個國際影星哪是那麼容易就能成的。”林子軒回應道。
他們是在一個飯局上,這是一位老前輩的壽宴,來了很多人,還有前來慰問的領導。
說實話,林子軒和這位老前輩並不熟悉,可他不能不來,否則就有不尊重前輩的嫌疑,反正就是過來捧個場,意思一下。
這兩天關於鞏莉的新聞太火,大家吃飯的時候難免議論一番。
這時候,大廳中間搬來一張桌子,還有各種道具,這是要表演相聲,聽說老前輩喜歡聽相聲,估計兒孫們湊趣就請了人過來。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還有大款結婚請歌星唱歌的,父母過壽請戲班唱戲的。
在舊社會,這叫做堂會,解放後被禁止了,現在又流行起來,主要是圖個熱鬧。
有個穿著長衫的青年走了上來,看模樣就二十出頭,寸頭圓臉微胖,說相聲的面相不能太過周正,要有自己的特點,給觀眾留下印象。
這青年是上臺暖場的,不是今天的主要演員,負責活躍氣氛,順帶引出主角。
看他的裝束就知道說的是傳統相聲,和春節晚會上的相聲不大一樣。
青年人說了兩個逗樂的小段子就下臺了,沒引起多大的反響,只能說是一般,大多數人恐怕都沒有記住他的名字。
林子軒倒是記住了,這人叫做郭德鋼,原本是津門人,剛來京城闖蕩,混口飯吃。
“這個叫郭德鋼的有點意思,馮哥你看能不能讓他在咱們的新片裡客串一把,弄個小角色。”林子軒商量道。
“嘴皮子倒是挺利索,讓他來一段也行。”馮曉剛疑問道,“他不是你家親戚吧?”
“可別埋汰我,光看長相就知道不可能是親戚,這是第一回見,等飯局結束問問看,咱們應該給年輕人一個機會不是。”林子軒解釋道。(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八章 型別
郭德鋼看著林子軒留下的電話,在心裡琢磨起來。
他知道這幫人是搞影視的,拍的電影票房不錯,不過彼此並不熟識,他看過《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從相聲演員的角度講,那就是一個個段子的組合。
他們是看上我的表演了?
想到這兒,他心裡挺高興,畢竟得到了認可,說明他說的相聲還不賴。
郭德鋼在津門相聲界小有名氣,但在京城這個地界還屬於新人,沒有闖出名堂。
相聲界較為傳統,講究師承,你的師傅是誰,誰把你領進門的,這都是有講究的,也分成各個圈子,想要擠進去並不容易。
比如在京城,京派相聲裡最大的圈子是侯派。
只要在京城說相聲的或多或少都和侯派有關係,要是能和他們搭上線,出去演出報上侯派的名號,就會比較順暢。
侯派在京城經營了那麼多年,無論是春節晚會還是各個劇院的演出,都有人脈和資源。
為什麼在春晚上說相聲的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人?那些人都是師徒關係,大多都是侯派傳人,或者和侯派有深厚的交情。
津門和京城的相聲圈子聯絡很深,但又不是一個路子。
津門相聲保持傳統,更為市井化和生活化,極具諷刺性,段子裡自嘲自賤的味道更濃,京城相聲就不同了,相對來說更為文雅一些,不那麼流俗。
這和京城的文化氛圍有關。
京城講究的是官場文化,在京城的劇院表演相聲聽眾多是知識分子或者官員,就不能說的那麼肆無忌憚,要收斂和平和。
更何況是在春節晚會上,全國百姓都聽著呢,太俗的相聲也通不過節目組的審查。
久而久之,就成了春晚相聲。
京城的相聲界說的大多是這類題材的相聲,陽春白雪,演員被稱為相聲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