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部分

有一點可以確定,馮曉剛和葛尤搭檔,肯定要拍喜劇片,這有票房保障,很難想象他們拍其他型別電影的結果。

葛尤覺得倒不一定非要兩人搭檔,也可以換其他男演員來演,興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他現在有點重複自己的感覺,拍了兩部賀歲片差不多了,再拍就沒激情了,都是套路,少了真誠,觀眾或許還會買賬,進影院看電影,那恐怕更多的是一種習慣。

葛尤想找個不一樣的角色,能突破一下,就算是反派也無所謂。

林子軒明白葛尤的心態,一個演員,尤其是優秀的演員,都不願意重複自己。

像張國粒就是這樣,他演皇帝演夠了,在《臥虎藏龍》裡演一個混混挺開心,演的很到位和傳神,他覺得演皇帝很累,演混混反而很輕鬆。

然而,在這個圈子裡討生活很多時候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有時候為了生計,有時候為了交情,有時候為了能保持自身的知名度,所以,張國粒還會繼續演皇帝,直到找到下一個能被觀眾接受和認可的角色。

這就是演員的不得已。

葛尤在京城電影製片廠長大,從小接觸的就是電影廠裡的那些前輩,他學會了前輩們做人的態度,謙虛低調,也學到了前輩們對於藝術的追求。

他想演一些不一樣的角色,嘗試不同的戲路。

這個和國內的演藝行業有關,一般來說,在國內只有演悲劇和正劇的演員才會被稱為藝術家,才被認為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喜劇演員往往會被看輕。

大家普遍認為喜劇演員就是逗樂,不需要怎麼表演,葛尤往哪兒一站,不用說話,觀眾就樂了,這看不出什麼表演功底。

其實,想把人逗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媒體記者跟著湊熱鬧,每次碰到葛尤,都會問這次的角色有沒有突破?還演喜劇麼?

專家和影評人一致認為葛尤演喜劇是浪費才華,應該演幾部像《活著》那樣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