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算是入圍。
組委會的意思是那些進入前十的演員不到場,就取消爭奪視帝和視後的資格。
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有的演員在外邊拍戲,沒有時間,也有演員不在乎金鶯獎,對這個獎沒什麼好感,商業氣息太重,暗箱操作。
尤其是由湘南廣電舉辦後,這種趨勢愈發明顯。
金鶯獎是年輕演員刷聲望的舞臺,它本身就是刷出來的。
這個“刷”指的是刷票,舉例來說,這一屆金鶯獎共收到三百多萬張選票,有三分之一是假票,大概一百二十萬張左右。
就這還不能斷定剩下的都是真票,甄別起來難度太大。
假票的泛濫導致媒體和觀眾對金鶯獎的公正性產生質疑,信任度達到最低點。
林子軒在圈子裡這麼多年,清楚各種刷票的手段。
一張選票要填滿四個獲獎劇目才有效,找人投自己的票還得捎帶填另外三部片子,這裡面學問可大了。
既得讓自己的票數上升,又得為別人投票,還要遏制票數低的片子漲上來。
於是,只能幾家影視公司聯合起來,互相幫助,你投我我投你,彼此的選票就會飛速上漲,形成強勢聯盟。
如果一個片子單獨操作,孤軍奮戰絕對玩不轉,因為刷選票需要成本。
造一張假選票的成本有多高呢?
選票分網上投票、郵寄和電話三種方式,電話投票的成本太高,刷票一般不用這種方式,以前都是用信函郵寄。
有時一個人要填寫上萬個身份證號碼,在投票期間影視公司人人加班。
自從允許網路投票後,網上選票成了刷票的主要方式。
平均下來,一張網上選票的成本是兩角,郵寄的成本是八角。
目前,網上投票已經形成流水作業,先包下城裡的多個網咖,一個網咖再僱上一二十個大學生三班倒,二十四小時在網上用不同的身份證號碼投票。
每人一天十五塊的勞務費,再加一個五塊的盒飯。
至於郵寄選票,需要大機關和集團的配合。
如果相關部門支援,就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