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就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林總,你怎麼看待咱們的審查制度?”在交流環節,有員工大膽提問道。
“我覺得有進步,在九十年代,禁影片和禁導演是常見現象,我們當時弄了一部《編輯部的故事》,沒有電視臺敢播,你們能想象麼?後來的《海馬歌舞廳》,在播出期間被停了。”林子軒回應道,“這類劇集放在現在都沒問題,大眾的思想和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審查自然就寬鬆了,今後應該會更好。”
林子軒知道年輕人比較急躁,總想著一步到位,恨不得明天國內就實行電影分級制度,向著好萊塢看齊。
他們認為審查制度是華國電影發展的最大阻礙。
不可否認,審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內電影的題材和創造力,但不是阻礙電影發展最主要的原因。
工業化的基礎,專業人才的培養,資金的投入,院線的建設……
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國內影視公司用的攝影機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的裝置,因為國外的裝置質量高,拍出來的效果好,這就是工業基礎。
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說拍幾部大尺度的文藝片就能攻陷好萊塢了。
審查制度的放開不會一蹴而就,是和社會的開放程度相對應,社會開放的程度高了,審查自然而然的就放鬆了。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做,乾等著就行了,作為電影人,應該積極的爭取一個寬鬆的創作環境,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你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林子軒鼓勵道。
“林總,文藝片真的沒市場了麼?怎麼才能挽救文藝片?”有人請教道。
這應該是一位文藝片愛好者,看得出是真心在問這個問題。
“實事求是的說,文藝片的市場在變小,這有多方面的原因,商業片的衝擊,觀眾興趣的改變,票房因素,文藝片淪為小眾。”林子軒分析道,“但不是說文藝片就要消失了,而是需要找準定位。”
“咱們公司投拍了多部文藝片,像以前的《小城之春》和《回家》,今年的《盲井》和《卡拉是條狗》,嘗試為文藝片找到新出路。”林子軒繼續道,“我相信只要定位明確,質量有保障,加大宣傳力度,文藝片也有生存空間。”
“林總,我們聽了您的好多事蹟,您能不能給我們講幾個?”有人提議道。
林子軒在國內的影視行業是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流傳著不少小故事。
“什麼事蹟啊?都是八卦吧。”林子軒說笑道,“那好,我就說說自己的一點體會,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京城廣播電臺,和你們一樣,剛剛畢業,踏入社會,每天騎將近一個小時的腳踏車上班。”
“在電臺的少兒欄目組,我第一個月幹雜活,第二個月負責拆聽眾的來信,給聽眾寫回信,寫信的大多是孩子,說起來挺枯燥。”林子軒講述道,“我發現在那些來信中,大多數孩子提出想聽新的故事,可當時的童話故事都太老了,我就想能不能自己給孩子們編童話故事。”
“我想說的是你們今後的工作可能很枯燥,但要學著主動,不能被動的工作,說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林子軒總結道。(未完待續。。)
第七百零七章 處罰
在一家公司裡,往往存在這幾類員工。
第一類聽上級的話,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任務,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第二類有自己的想法,主動做事,態度積極。
還有一類偷奸耍滑,得過且過,最後一類能力很強,但不安分,總想著跳槽。
作為公司的老闆,林子軒需要第一類員工,重用第二類員工,觀察第三類員工,開除第四類員工。
能力強容易走上公司的領導崗位,這種人一旦跳槽,對公司的傷害更大。
人力資源部門每個季度都會做一份職業評估,尤其是對公司各部門的領導,林子軒根據評估和自己的觀察做出判斷。
這個判斷肯定不是非常準確,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林總,你這是鼓勵我們改行啊?”下面有人調侃道。
進入好夢公司的員工大多是藝術院校畢業,性格外向。
林子軒剛才說從播音主持到寫童話故事,的確算是改行,或者說是不務正業。
“改行又不是壞事,馮導以前做美工的,改行當了導演,你們裡面要是也能出個馮導,都改行我也支援。”林子軒玩笑道。
培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