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5部分

電影結束,掌聲響起。

掌聲並不熱烈,更多的是禮貌性質,在放映的過程中就有人在議論了。

國內觀眾對李桉的電影並不熟悉,李桉以前的片子沒有在國內上映過,他們對李桉講故事的手法不太適應。

西方觀眾看過李桉的片子,有觀眾基礎,才會在戛納獲得成功。

散場後,有一個圈子裡小範圍的交流。

影評人的反應呈現兩極化的趨勢。

一部分影評人認為這部片子不同於香江武俠片,是一種文人式的武俠,包括電影中的細節都很講究,是一部用心之作。

有些影評人則覺得影片失去了傳統武俠片的味道,太過西方化。

還有些持中立意見,覺得還行,就是一部不錯的武俠片。

這就是眾口難調了。

李桉對此不太理解,如果在香江是這種反應,在他的預料之中。

《臥虎藏龍》不是正宗的香江武俠片,用了香江的技術,卻沒有拍出香江武俠片的味道,香江的影評人和觀眾不滿意很正常。

但在大陸這種反應就出乎意料了,他以為大陸和寶島觀眾的口味應該差不多。

這是一種誤判,說明他對內地的電影市場並不瞭解。

內地觀眾受到香江武俠片的影響很深。

毫不誇張的說,七十年代中後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出生的這批人就是看著香江的電影錄影帶長大的。

即便在小城鎮的錄影廳裡都充斥著香江電影的錄影帶。

他們會下意識的用香江武俠片的標準來評判《臥虎藏龍》,這是內地觀眾難以接受李桉新片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合口味。

對於影評人提到電影西化的問題,李桉有不同的想法。

“每當有人問我西化的問題時,我總覺得非常困惑,拍完片子後,我還要分析那些受到東方的影響,那些受到西方的影響,那我還拍不拍啊。”李桉不解道,“電影就是怎麼好玩怎麼弄,它是混雜在一起的,不需要刻意的貼上標籤。”

這牽扯到一個包容的問題。

所謂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