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林子軒啟用新人過於冒險,口碑不會太好,不過他們承認用大腕客串的方式對收視率的提升有幫助。
如果把這些大腕分散開來,一兩集出現一位,能保證收視率持續走高。
同時還能增加話題熱度。
這點在像《我愛我家》這種早期電視劇裡得到過驗證。
只是,即便大家明白也不是誰都能模仿的,首先要有能力請那麼多的大腕過來客串,這不是錢的問題。
那些大腕不缺錢,靠得是交情。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林子軒在京城演藝圈的影響力。
不是說其他人沒這個本事,圈子裡的老前輩出面,也能起到這種效果。
但林子軒不是老前輩,在同代人裡面,恐怕只有他和那些大腕有這份交情。(未完待續。。)
第六百二十五章 表演
九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湘南衛視播出了第二季的《華國之聲》。
由於採用全國海選的方式,第二季籌備的時間比較長,從六月份開始到八月份才最終確定了學員名單。
八月份錄製節目,,九月份開播,工作量是第一季的好幾倍。
準備的時間越長,節目出來的效果就越好。
第二季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除了民間的草根歌手,還有不少音樂學院畢業的專業人才,質量相當高。
在節目規則上也做出了一些改進,更加嚴謹,避免音樂公司在幕後操縱。
姍姍文化和參賽學員簽訂了嚴苛的合同,違反合同將賠付鉅額的違約金。
比如學員在節目中出名後要和其他音樂公司簽約,那麼音樂公司就要替學員支付違約金,否則只能法庭見了。
在吸取了第一季的經驗教訓後,節目從內容到形式都在正規化。
不過,在有些學員看來其中不乏霸王條款,限制了他們未來的發展。
這種事情不可避免,節目組和學員剛開始的利益一致,節目組想把節目做好,學員想借助節目提升名氣。
然而,一旦有了名氣,學員就不會滿足於受制於節目組。
他們將面對各種誘惑,自己內心的和外在的,他們覺得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
這時候,雙方就會出現矛盾,大家都沒錯,只是所處的立場不同。
如果合同太過寬鬆,學員們過於自由,對節目不利,比如學員到處傳播節目組的內幕,損害節目的聲譽。
所以節目組會制定嚴苛的合同,既然參加節目,就表示認可了合同中的條款。
浙省衛視製作的《華國好聲音》八月中旬已經開播,他們主打的是南方市場,在杭城、滬城和金陵三地進行海選。
有了電視臺的資源支援,節目的質量不錯,吸引了大批觀眾。
《華國之聲》在播出時段上和《華國好聲音》相同,都是週六晚上八點。
這顯然是要打擂臺了。
湘南衛視善於宣傳和炒作,節目沒播之前就透過各種渠道進行宣傳。
好夢公司的演員們錄製了祝福短片在電視上播出,祝福《華國之聲》第二季越辦越好,就是類似的話。
還有網上宣傳,企鵝公司在獲得注資後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在其他網際網路企業觀望的時候,企鵝沒有停下腳步,註冊使用者超過三千萬,正準備推出自己的虛擬貨幣。
透過企鵝號向使用者傳送《華國之聲》開播的訊息,以此吸引年輕人的關注。
好夢公司和企鵝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的關係。
《華國之聲》在宣傳聲勢上比浙省衛視高出一籌,與此同時,雙方互相抹黑和攻擊的情況都有發生。
兩檔同型別的音樂節目本來就容易被拿來比較,還牽扯到廣告贊助商的問題。
你的節目收視率高,壓過了對方,觀眾愛看,贊助商就會投錢給你。
說來說去,都是為了利益,從行業的角度講,有競爭才有進步,能帶動國內綜藝節目的發展,也會帶來市場的無序競爭。
林子軒看了第一期的《華國之聲》,主持人何炯、明星導師和學員互動很好,看得出有些點是設計出來的,不是臨場發揮。
這很正常,娛樂節目都有臺本,會設計各種有意思的橋段。
只要上臺了,就是表演,就要拿出娛樂的精神來。
有些觀眾可能覺得假,綜藝節目的目的就是娛樂,假是娛樂的一部分。
統計結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