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部分

其他地區的觀眾。

導致《大腕的葬禮》的票房出現一輪小爆發,最終達到四千零六十萬元。

按照和華影公司的分賬比例,好夢公司能拿到一千六百萬的票房分成。

除去包括稅費在內的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這部電影給公司帶來超過一千萬的純收益。

這是馮曉剛票房成績最高的一部電影,奠定了他在賀歲片市場上的地位。

市場的反映最為直觀,根據統計,這部電影占據了首都電影院全年總票房的百分之十,在京城地區的票房達到一千五百萬。

去年國內有五部賀歲片上映,票房大多在一千萬左右。

當然,它們沒有《大腕的葬禮》投資規模大,演員出名,敢花錢做宣傳。

這說明國內的電影行業不能再小打小鬧了,那種投資個兩三百萬,期望能夠以小博大的做法,成功的機率不高。

國產電影到了走向大製作的時候了。

馮曉剛把喜劇片的製作成本提高到三千萬元,透過植入廣告和貼片廣告的方式能掙到錢,給國產電影打了一劑強心針。

高投資意味著高回報。

有了馮曉剛這個成功的範例,其他影視公司就敢於投資,從而製作出精良的國產商業片。

林子軒計劃春節前舉行一場慶功宴,犒勞公司的員工。

慶功宴過後,除了創作部門能夠放假外,別的部門還要堅守崗位,《渴望》續集在全國的宣傳工作不能鬆懈。

年終會議結束,林子軒和馮曉剛在辦公室閒聊。

“姜聞的脾氣恐怕勸了也沒用,以前還聽人勸,自從在國際上拿了兩個大獎,他就真把自個當藝術家了,張口閉口的談創作,魔怔了。”馮曉剛搖頭道。

這是玩笑話,馮曉剛和姜聞雖然不對付,見面就要爭論,可關係很好。

姜聞是那種有藝術家氣質的人,不是表面的藝術家氣質,而是他心裡就這麼想的,有自己的藝術堅持,不會輕易妥協。

馮曉剛說的有一定的道理,拿了獎的姜聞明顯脾氣更倔,更為堅持了。

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