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到底是開封府,展昭也不愧是展昭,花愷求上門後,展昭只用了半天時間便幫他找到了人。
知道了人的下落後,花愷並不急著去找人,只是悠哉悠哉地走在開封城大街上,這座北宋都城在歷代都城中,都算是挺特別的,處處是飛橋流水,極有韻味。
河水蜿蜒,巷陌交錯,茶樓酒肆隨處可見。
嗯?
花愷忽然駐足,目光落於前方不遠處——
一個年輕婦人,帶著兩個小童。
女人看年紀只有二十出頭,去是面上微帶苦色,身單薄樸素的穿著,也在召示著她的日子過得並不好。
不過這些都遮掩不住她那如遠山含黛、秋水橫波的盈盈眉眼。
兩個小童一男一女,都不過五六歲,一般人在這個年紀,都是粉嫩嫩,帶著嬰兒肥,但這兩個小童卻是面帶菜色,四肢乾瘦,明顯是長期營養不良所造成的。
娘仨俱是一身風塵僕僕的模樣。
“娘,我餓。”
兩小中的男童忽然拉住年輕婦人的裙角,不肯再走,嘴裡帶著口腔喊起餓來,一雙小眼盯著路邊,那裡有一個賣餅的小攤,正冒著騰騰的熱氣,香飄四溢,勾得小童眼睛發直,嘴角已經掛上幾絲晶瑩的哈喇子。
年輕婦人停下來,看著路旁小攤,下意識地摸了摸挎在肩上的包袱,臉現為難。
她蹲下看著男童:“春哥,再忍一忍,等找到你爹,我們就能吃飽了,好不好?”
小男童扁著嘴,兩眼冒著淚花,嗚咽起來:“娘,我真的好餓,爹什麼時候來呀?他是不是不要我們了?”
旁邊的女童也漸漸抽泣起來,卻沒有說話。
年輕婦人看著兩個孩子的模樣,簡直心如刀割。
若是可能,當母親的又怎麼可能餓著自己的孩子?可她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一路尋來,靠著鄉親接濟的些許盤纏和乾糧早早就已用完,這一路都是靠著乞討才勉強來到這京城,如今又哪裡來的東西吃?
將兩個孩子摟進懷裡,想哭又不願哭、不能哭,年輕婦人只能咬著自己泛白的唇,幾欲咬破。
她雖如此說,但心中實是已沒了分寸,不管那人是否真是孩兒爹,如今是連見都無法見到,又如何去認?
況且她非一般鄉野村婦,也曾讀書識字,有些事情雖不願去想,不願去信,但心中卻如明鏡般,此一去,若是錯了也便罷,倘若真如她所想,怕是容不得半點回還餘地了。
眼中閃過一絲掙扎,但一想到懷裡兩個孩子,還有驅使她來京城的因由,頓時就堅定下來。
“走,娘帶你們去找爹!”
婦人先是牽著兩個孩童走向她之前暗暗記下的一條街巷。
這條街巷不賣吃食酒肉,倒有許多紙店書攤。
婦人帶著孩子走到巷旁一個小攤上,攤旁豎有一張幡,寫著:代寫書信、訟狀。
攤主也是個讀書人,也不知婦人和他說了什麼,先時還是一臉和氣,聽了婦人所說,便頓時變了臉,眼中閃過一絲驚懼,便帶著怒色,連連揮趕年輕婦人,似乎她是什麼掃把星,多接觸一些,都要給他帶來黴運一般。
年輕婦人雖然失望,卻是早有心理準備,也不沮喪,在街上連走了十來處,將街上的字攤逐一光顧了一遍。
但無一例外,都得到了相同的待遇。
所有人在聽了她要寫的東西都像趕瘟神似的將她趕走。
年輕婦人牽著兩個孩童站在街口,輕嘆了一口氣,既無人肯為她寫這一紙訴狀,那便唯有憑自己這一張三寸之舌,只望那位包大人當真如天下人所傳一般,是這世間的一片青天。
正想牽著孩子離去,身後忽然傳來一個清朗的聲音:“你要寫訴狀?我為你寫如何?”
婦人回頭一看,卻是一位年輕之極的少年郎,只是這個少年郎的相貌也太過出眾,兼有一身出塵之氣,讓人一見難忘。
她稍一猶疑,才道:“這位小郎,是你在說話?”
少年笑道:“不錯,你不是要寫訴狀嗎?我來為你寫。”
“這……”
少年笑了笑,自顧走到一旁一個字攤,對那攤主道:“可能借紙筆一用?”
這攤主也是被婦人光顧過的,知道她要做什麼,也將少年的剛才話聽在了耳中,這時聞言,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我說你這個少年郎,可知道她所寫訴狀要狀告何人?你就敢多管閒事?去去去,小小年紀,可莫要不知天高地厚,為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