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高的修士,恐怕絕對聽不出來。只是這裡的四百道眾,那修為最低者,也有化神之功,便如那吳金玉,也都注意到了這時隱時現的哀哭之聲,彷彿是幽冥的鬼魂慟哭。龍虎山正一教、純陽宗、茅山道、蜀山各門,這些道門時常在民間走動,做些降妖捉怪的功德,這冤魂厲鬼是見慣了的,張天師雖然久居三清觀,卻也聽出來這是幽冥厲鬼的呼號之聲,心中一緊知道是陰陽法王出了手段——忙號令四百道眾小心應對。他的號令一出,各門領袖立即組織自己的門眾,按平時操演結作防守的陣勢,又按張天師安排,將各陣勢按天星方位佈列,便是以圓代點,又結成一個統一的大陣,張天師位於大陣陣眼之中指揮變化。
便從那混沌之中幽幽飄出來一股怨氣,這怨氣漆黑如墨,已經凝成了實質——妖物鬼怪未到而怨氣先至,可見怨氣之主十分的厲害。那墨黑的怨氣飄蕩而來,先臨敵的便是青竹叟所領的峨眉山一眾道士,青竹叟不敢怠慢,身處兩儀微塵劍陣的陣眼,看得清楚明白,一聲令下,陣法發動,便是幾十峨眉道眾各展其能,道道劍氣凝匯成一條白虹,疾疾捲去,與黑色濃霧般的怨氣糾纏在一起。那白虹如同一條雪白的游龍,在烏墨般的黑霧之中就是奮力一絞,登時黑雲被劍氣絞散,又露出青天來。青竹叟哈哈一笑:“我當是什麼厲害東西,不過如此!”便又下令乘勝追擊,得了首功之後,便這二功也要峨眉拿下。陣中道士先來還有些懼怕那怨氣,要知道這是陰司地獄之中厲鬼常有之氣,最是陰邪汙穢,凡修道之人最為厭惡,沾染上一點便要折損一定的修為,更別說這漆黑濃墨一樣,已經凝成實質可以遮天蔽日的怨氣了。
那怨氣本來不凡,只是兩儀微塵是什麼樣的陣法——那是峨眉祖師長眉老祖所創,得悟於太上老君所傳的清靜之法,兩儀大道,若真施展開來,可化天地萬物為微塵,卷兩儀清明為混沌。只是長眉老祖得道登天之時,將鎮壓大陣的陣圖與一氣太清符一同帶走,兩儀微塵陣於人間峨眉山,只存了陣法表象,威力實在有限。卻因蜀山傳人多為劍仙,後世有高人又將蜀山御劍之術糅合其中,以劍氣行陣法之精妙,那兩儀微塵劍陣才又起了名號,為峨眉山道眾臨敵時候第一大陣。
劍氣若白虹,白虹將怨氣卷掃絞滅,趁勢便要鑽進那混沌之氣中,想要斬那怨氣之主於為出現之時。豈不料,那漆黑如墨的怨氣被兩儀微塵劍陣所絞,並非消失,卻又復歸收攏到了一起,渾渾噩噩又是一大片,那霧氣一樣的怨氣雖然飄忽緩慢,卻有將這四百道眾全數籠罩之意。
青竹叟一看則驚,忙下令收回劍氣,再絞那怨氣一次。只是白虹似的劍氣深入混沌不見首尾,陣中道眾只催動其在混沌之氣中一頓亂絞,卻不想那其中似乎有一隻力大無窮的大手,將劍氣緊緊握住,眾道士作法要將劍氣收回,卻也難以辦到。青竹叟眼看自己兩儀微塵陣處在四百道眾之最前,那黑霧樣的怨氣已經近在眼前了,而自己的陣勢卻沒有劍氣依護,便要被黑霧罩住,數十峨眉道眾眼看就要折損於此,心中不禁駭然。卻聽一旁青城觀主於龍門劍陣中喊道:“道兄莫慌,兩儀劍陣還要我龍門陣來湊全!”原來蜀山劍派之中以峨眉青城為最大,兩教雖然教祖不同,卻是最為交好。青城山為中原三大道山名勝之一,為張天師當年修道之所,是以與龍虎山也有些淵源,所以青城觀主在各門之中最是吃得開。青竹叟乃是青城觀主同庚的道友,兩人一入峨眉一入青城,脾氣秉性雖然一內一外,一人火爆一人內斂,意氣卻最是相投,到二人坐上峨眉與青城兩門之長的位置時,兩派的關係那是更加的親厚了——兩儀微塵劍陣,應有兩儀之勢,放才能攻能守,能生變化,但是長眉老祖登天之時只留陣法之形,未留下其中闡述精妙微義的陣圖,是故按其法佈陣,所得不過只有一半罷了,兩儀卻陰陽生克,便是失了一翼,雖然劍陣強橫,不免死板——善攻而少防了。青城觀主多次觀陣,以青城山教門中所獨有的龍門劍陣思量兩儀微塵劍陣的布法,便明白其陣法缺失在何處。兩老相議,青竹叟將自家陣法的來龍去脈合盤托出,清晨觀主笑道:“我也看出,兩儀微塵劍陣,聲勢浩大,勁力威猛,卻彷彿卻了底座,後力不足,原來是陰陽缺失之故。”
所謂龍門陣,乃是演的長江過龍門之水勢——傳說鯉魚躍過龍門便能脫去魚胎化生為龍,那水過三峽龍門,有險有順,有分有合,以劍氣演水勢,則多於守而少於攻。青城觀主笑道,龍門劍陣可與兩儀微塵劍陣配伍,居於陰處,主守勢,則兩陣相融,陰陽交際,可生無窮變化來。這念頭一出,兩老便一拍即合,又經過幾次演練,兩教弟子一演兩儀微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