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人。他所知道的也是這巫道一脈的修法,對於山外面黃老人道的修士非常好奇。
敲山老漢也就是烏卡金玉,在山外面的名字叫做吳金玉,的的確確是個修士,而且是名門大派出來的。其師從江西龍虎山三清觀,是龍虎派的修士,龍虎派歷經一千八百餘年相傳六十三代,得創於東漢時張道陵天師在山中煉丹修道時候,當時龍虎山還不名龍虎,而叫雲錦山,只因張天師煉成九天神丹,服之得道飛昇——據傳此丹煉成時龍虎聚會,此山便更名作了龍虎山。
龍虎山後人又稱呼為天師祖庭,因張天師山門在此,是為龍虎三清觀。天師之職也是代代相傳,凡有那信奉道教的皇帝,便要把天師之位封上一封,所以中國的道門教門,除了西藏喇嘛教之外,就是龍虎山與世俗接觸的最深。
第一百三十九節 道士一戲吳金玉
139。
吳金玉就是江西本地人,家裡面三代都是莊稼把式,連個認識字的人都沒出過。吳金玉從小生的就壯實,很小的時候就成了家裡的勞動力,田裡面的活沒有他不會幹的。十四歲的時候家裡面給他說了一門親,娶了隔壁村上也是農戶人家的閨女,比他要大兩歲,家人都喚他作三娘。雖然是莊稼戶人家的閨女,三娘生得倒有些姿色,到吳家兩年,三年就給吳金玉添了一個兒子,一家人和和睦睦,過得雖然清苦倒也樂樂呵呵。
那年吳金玉二十,正是農忙的時候,他正在田間勞作,到了中午的時候三娘帶著孩子來送午飯,他便在田邊的樹蔭裡面吃大餅青菜喝燒酒。便從東邊來了一個道士打扮的人,看見吳金玉在喝酒,兩條腿便有點邁不動道,他到了吳金玉的面前打了個哈哈,唸了一聲道號:“無量天尊,這位施主,能不能給貧道一口酒喝。”、
這吳金玉是個粗人,家裡也不信佛齋僧的,尤其是他自己,一輩子看不起和尚老道——明明有手有腳,卻不知道自己去田裡面勞作,只管著念聲阿彌陀佛,把那缽盂往前一伸就要東西吃要銀錢花。所以他滿臉的不耐煩,揮手趕道:“去去去,我這裡還不夠喝,哪裡還能勻給你。”
那道士也不惱,自在吳金玉身邊坐下,嬉笑道:“施主是個善心人,我看你這白酒也有多半葫蘆,隨便分道士我點吧。我不白要你的,喝了你的酒,我自然有好處要給你。”
聽有好處,吳金玉更是不耐煩,什麼好處,哪有好處,便說好處不過是給他念段經,這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背書一樣的嗚了哇嗚了哇念一通便叫好處了?他眯著眼睛鼻子裡一哼:“道士,你要喝酒找別家討去,我家不念佛也不齋僧道,你若要念經,也不該對著我。”
那道人哈哈一笑:“我說要給你好處,便是實打實的好處,唸經麼我也會,可這於你又算什麼好處呢?”
吳金玉聽說有實打實的好處,心中也是不以為然:“這位道士,你若有銀錢,請自去莊子上面沽酒,那裡有個大酒鋪,那酒比我家的好得多的多,那老闆我也認識,酒裡面絕不摻水,真正老實的買賣人。看你是個饞酒的道士,你去那裡念聲阿彌陀佛,他恐怕還能多饒你一些。去去去,不要再來煩我。”吳金玉眼睛一瞪,眉毛一挑,他的相貌生得就有些兇惡,這樣一板起臉來更顯得威嚴。
那道人擺擺手說道:“唉,施主你這便不懂了。那賣酒的老闆我也認識的,他家的酒嘛總也算是地道,只是你這自家產的米,自家釀的酒,又是你親手蒸得,自然又別有一番好處。別小氣別小氣,你瞧瞧,還剩個葫蘆底了,讓與貧道我吧,讓與貧道我吧。”說著伸手就要去拿,吳金玉眼看這個道士居然自動手倒不客氣,忙一把把葫蘆攥住摟在懷裡。
“我本不是個小氣的莊稼人,可我一天準要喝這一葫蘆酒,不然下午就沒有力氣幹活。你瞧見沒,”吳金玉用手一指,“這三畝地全是我家的,家裡沒有閒錢找幫工,全靠我一雙手來維持生計,若是今天不幹活,明天便要來不及,耽誤了一季的收成,是你賠給我啊,還是你家廟裡賠我?”
那道士大笑起來:“我當是什麼事兒,這不難這不難,你家今天田裡的活計我全包了,你只管把酒給我喝了,你這,我看還有一半的活,你好好在這樹下休息著,我就是一忽兒的功夫,就好全部做完。”
吳金玉看看那老道,又看看自己的田地,整還有一半的秧苗還沒有插完,心說這道士總不是在吹牛吧,轉眼一想,恐怕這道士在廟裡也是有田產要勞作的,於這田間地頭的工作不生疏,才有這樣的話。便想,今天若多一個幫手,那這酒也不算白給他,於是鬆了眼眉,展了笑顏客氣說道:“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