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2部分

寶釵只消一眼,便看透了元春心中所想,藉著吃茶的動作遮住了唇邊的一抹冷笑,這才開口道:“不過因著公主年幼的緣故,老聖人多疼惜一些罷了。大表姐也別妄自菲薄,前兒個太上皇在我這兒閒坐了一小會兒,只片刻便坐不住了。一心記掛著姐姐和五公主呢。”

果然,元春因這話臉色迴轉了不少,這才笑道:“到底是妹妹這裡留得住人。”

兩人正坐著說話時,就聽鶯兒進來道:“娘娘,劉太醫來請平安脈呢。”

寶釵不著痕跡地看了元春一眼,見她並沒有要走的意思,便也不迴避道:“請他進來罷。”

一時鶯兒出去叫小太監請了劉太醫進來,這裡便有幾個宮女和嬤嬤請寶釵和元春進幔子裡去坐。元春看了一眼那垂下的重重紗幔,便笑嗔了一句說:“我這樣的年紀,不說已經大了些,就是還笑著,難道還怕他不成!竟要這些勞什子的東西,我那裡是從不要放幔子,都這樣瞧的。”眾宮女和嬤嬤聽了,都不言語,只低著頭。

寶釵倒是抿唇笑了笑,說:“大表姐說的是呢。”轉頭便對身邊服侍的宮女道:“把帳幔掛起來罷,有什麼可迴避的呢。劉太醫都多大的年紀了,偏你們防的這樣。”

幾個小宮女低低的應了,便拿過一張小桌來,放下一個小枕頭,才命人請劉太醫入內。

一時只見鶯兒並兩個相貌平平的宮女將劉太醫領了來。

王太醫不敢抬頭,一路低著頭躬身走著,到了階磯上,早有兩個太監在兩邊打起簾子,兩個嬤嬤在屋內導引進去,又見鶯兒迎了出來。

寶釵今日穿著一斗珠湖綠色的對襟褂子,端坐在榻上,兩邊四個未留頭的小丫鬟都拿著蠅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個老嬤嬤雁翅擺在兩旁,旁邊又斜坐著一位穿紅著綠戴寶簪珠的人。劉太醫不敢抬頭,先上來請了安。

元春見他穿著六品服色,便也便含笑問:“供奉好,這位供奉貴姓?”

寶釵笑看了鶯兒一眼,鶯兒會意,忙上來回道:“回賈妃娘娘,姓劉”。

元春又笑道:“當日太醫院正堂王君效,好脈息。”

劉太醫忙躬身低頭,含笑回說:“王太醫年事已高,去年已經致仕。”

元春聽了,笑道:“原來這樣,我還說呢。他原是個有手法的,每逢他請脈時,都是最謹慎不過的了。”一面說,一面慢慢的伸手放在小枕上。“不知劉太醫的脈息診的如何,本宮從未見識過呢。”

鶯兒見元春老大不客氣的樣子,不由地多看了一眼。只見寶釵含笑點了點頭,鶯兒忙命老嬤嬤端過一張小杌放在小桌前,略偏些。

劉太醫餘光瞧了鶯兒一眼,見她微微點頭示意,這便屈膝坐下,歪著頭診了半日,又診了那隻手,才忙欠身低頭退後幾步。

元春見狀,便笑說:“勞動了。本宮原是多叨擾的,劉太醫不必放在心上,倒是很該為妹妹好好診脈才是呢。”

劉太醫忙答了幾個“是”,復又上來給寶釵請了脈,這才退到外室寫方子。

鶯兒輕輕地走了出來,只留了一個藥童在門口守著。鶯兒低聲地問了寶釵的脈息,王太醫說:“娘娘並無別症,偶感一點風涼,究竟不用吃藥,不過略清淡些,暖著一點兒,就好了。如今寫個方子在這裡,若娘娘愛吃便按方煎一劑吃,若懶待吃,也就罷了。”說著吃過茶寫了方子。才寫罷寶釵的方子,就聽鶯兒又問起元春的脈息,只嘆了一聲說:“兩位娘娘原是金尊玉貴的人,雖有些涼意伏在體內,究竟也無大礙。”

說罷,剛要告辭,只見旁邊的偏殿走出一位奶嬤嬤,笑說:“劉太醫也請來瞧瞧六公主。”一邊請,一邊道:“公主這幾日只嚷著腹痛,睡也睡不安慰。好容易哄著了,到底是娘娘心裡也放心不下,務必請您看上一看。”

劉太醫聽說,忙起身往偏殿去,就著奶嬤嬤抱著六公主的姿勢,左手託著六公主的手,右手診了一診,又摸了一摸頭,又叫伸出舌頭來瞧瞧,笑道:“我若說了,只怕公主心裡又該怪我了。公主原無大礙,不過是腹內積了食兒。只要清清淨淨的餓兩頓就好了,也不必吃煎藥,我回去後命人送丸藥來,臨睡時用薑湯研開,吃下去就是了。兩天裡準好的,請娘娘不必擔心。”說畢作辭而去。

鶯兒拿了藥方來,回明寶釵原故,將藥方放在桌上出去,不在話下。

這裡元春和寶釵見大夫出去,方又說起了先時的話來。一時見鶯兒回來了,帶了藥方兒,又聽她說到劉太醫的醫囑,便笑道:“我原還說,自打王太醫回鄉去了,這太醫院便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