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
沒辦法,正如陸少華想的那樣,如今家大業大,沒有一定的能量,他想自保實在是太難了。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他不得不這樣做。假如不這樣做,說不定那天他面對的是冰冷冷的刀鋒,又或者是一顆帶著火星的子彈的。
曾經陸少華也有想他,他是不是太多慮的,可是思來想去,最後得到的答案是有備無患,小心能駛萬年船,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當然,遠端導彈畢竟只是可以打遠一點的導彈而以,它的威懾力是有限的,就算陸少華擁有上千顆遠端導彈又怎麼樣呢,毀滅的位置始終有限。
而想要具有更大的震懾力,只有擁有核武器才行了。核武器,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在九十年代,核武器代表著有兩種,一種是原子彈,一種是氫彈,原子彈主要利用鈾235(U…235) 或鈽239(239Pu)等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武器;通常稱為原子彈。
而氫彈呢?氫彈主要利用重氫(D。氘 {dāo})或超重氫(T,氚 {chuān})等輕原子核的熱核反應原理製成的熱核武器或聚變武器,通常稱為氫彈。
煤、石油等礦物燃料燃燒時釋放的能量,來自碳、氫、氧的化合反應。 一般化學炸藥如梯恩梯(TNT)爆炸時釋放的能量,來自化合物的分解反應。在這些化學反應裡,碳、氫、氧、氮等原子核都沒有變化,只是各個原子之間的組合狀態有了變化。核反應與化學反應則不一樣。在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裡,參與反應的原子核都轉變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發生了變化。因此,人們習慣上稱這類武器為原子武器。但實質上是原子核的反應與轉變,所以稱核武器更為確切。
除了原子彈和氫彈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就是核彈頭,任何可以裝上核彈頭的武器也叫核武器,比如遠端導彈,把遠端導彈加上核彈頭,那麼這顆遠端導彈就變成核武器了。
要是擁有更大的震懾 ,核武器是最佳的選擇,陸少華也想到了這一點,可是製造核武器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人了,陸少華雖然擁有技術,但他不想製造,可以眼看著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陸少華又猶豫了起來。
這一猶豫就猶豫了幾年的時間阿,等到石油計劃正式啟動,並且第一批原油運達非洲的時候,陸少華也終於有了決定了,那就是製造出來。
於是乎,在1994年的年頭。陸少華就正式開啟了石油計劃的附屬計劃,核武器的製造,目的只為自保,並不為其他的。
陸少華只想完成自己的夢想,組建一個經濟帝國,不為其他的。
陸少華曾經也自己問過自己,製造核武器是不是有點誇張了?但結果表明,一點都不誇張,雖然表面看起來只有同個國家擁有核武器,可是又有誰知道個人有沒有擁有核武器呢?
如果有人站出來說什麼,陸少華絕對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反駁,原因無他,像歷史悠久的家族,他們為什麼能代代相傳下來,要是沒有依仗,恐怕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上了。
而這個依仗是什麼?錢?不,錢沒有用的,權,嗯,有點用處,但並不能保證他們代代相傳下來,因為權力有時候也是會消失的,所以他們唯一的依仗只有一個。那就是軍事力量。
陸少華想組建經濟帝國,更希望能代代相傳,所以他必須要擁有依仗,而製造出核武器就變成了他自保的唯一辦法了。
很幸運的是,陸少華當年在蘇聯未解體之前不惜花幾年的時間來佈局,終於到了回報的時候了,軍事武器的技術存放在基地裡面的不下數十種,這中間包括原子彈的技術,氫彈的技術,以及海上的霸主,航空母艦。
不過航空母艦到現在陸少華並沒有下令製造。原因很簡單,基地那邊不靠近海域,陸少華不需要這隻大傢伙,所以暫時並沒有開始製造。
……
基地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軍火換來了大量的資金,讓陸少華開啟了很多專案,同時,油田也獲得了三個之多,有兩個是用錢換來的,還有一個是用大批軍火和出動一千傭兵團幫忙反政府武裝組織換來的。
有了三個油田,陸少華的心也放下不少,只是三個油田都是小油田,還不能滿足的胃口,繼續購買和換油田還需繼續,但對於現在的陸少華來說已經有點飽和了。
一口氣吃成胖子的事情,陸少華是不會做的,在得到了三個小油田之後,陸少華就下命令不要油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