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十家以上連鎖店。
最讓吳小正開心的不是這個資料,而是每家店的盈利能力。
以湘水旗艦店為例。
從開業當月起,湘水旗艦店的單月營業額就沒低於過50萬元,基本上穩定在50…60萬之間。
而它的利潤又有多高呢?
根據統計,湘水旗艦店每個月的食材成本,基本上沒超過十萬元,這意味著單店的食材成本還不到營收的20%。
這是在吳小正意料中的事。
就算是在原材料大幅漲價的後世,一家餐飲店的原材料成本也不應該超過25%,更何況在這個年代,再加上吳大廚食府定位的又是中高階餐飲?
費用成本也是如此。
這個年代的費用成本真的不算高,尤其是人工成本。
再加上下崗職工的稅率優惠,統計下來,費用成本也沒有超過營收的20%。
如此算下來,單店的利潤率基本上能達到60%左右。
這意味著湘水旗艦店,每個月都能為連鎖餐飲公司貢獻超過30萬元以上的利潤。
更賺的是省城第一分店。
因為在省城,菜價相對比湘水旗艦店要貴,再加上規模稍大,省城第一分店每個月的營收基本上接近七十萬元,利潤也保持在40萬元以上。
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按照熊國平最開始的預計,這家店總投資大概一百萬左右,應該能在四個月左右收回投資。
可實際上,三個月不到,他的投資就回本了。
這很是讓他樂不可支。
唯一讓他覺得遺憾的是,他的總投資只能有五十萬的份額,分別投在省城第一分店和第二分店。
最開心的自然是吳小正。
這個年代的餐飲真的是太好賺了。
這麼算下來真的很恐怖。
若是隻有幾家店就算了,可一到今年年底,30家店一起營業的話,這利潤就真的很可觀。
稍微保守一點,以單店月利潤30萬元計,30家店合起來,單月利潤就超過900萬元,年利潤超億。
因為正佳廣場的快速拓展,吳小正原本還有點擔心錢不夠花的,現在卻有底了。
有了這樣的賺錢機器,還用擔心錢不夠花嗎?
真正的賺錢機器還不是餐飲連鎖企業,而是食品公司和酒業公司。
在葉興言總結完畢後,吳小正第二個點了食品公司。
代表食品公司來做總結的是劉志軍。
他雖然是吳大廚集團的副總裁,但同時也兼著食品公司的管理職務。
劉志軍一站起來,就先開了個玩笑。
“吳老闆,你可得做好心理準備哦,千萬不要被我的總結給嚇著了哦!”
這意味著,食品公司的利潤將會更嚇人。
第843章 差不差錢?
這個年代的錢真的很好賺。
後世曾經總結過,說是國內的市場在九十年代以前,一直是賣方市場,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末。
按照經濟學的定義,賣方市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供不應求。
這正是這個年代的特點。
中國的發展,經歷了計劃經濟、雙軌制、市場經濟三個階段。
在計劃經濟時代,因為生產遠遠跟不上市場的實際需求,因此絕大部分商品都是緊銷商品,需要憑指標憑票證才能買到。
到了雙軌制時代,這種狀況稍稍有所改善,但商品還是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這種局面的徹底改變,必須要到市場經濟發展成熟的年代。
而在這個年代,市場經濟才剛剛開始。
因此,商品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是很正常的事。
這意味著,大部分的商品,只要生產廠家的產品質量過關,營銷手段得當,就能大賣大賺。
還有一點也是後世沒法比的,那就是廣告宣傳的效果。
這個年代的人真的很相信廣告。
對於吳大廚食品公司來說,產品質量十分過硬,營銷手段絕佳,宣傳投入力度極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想不大賺都很難。
吳小正終於明白,在這個年代,大名鼎鼎的春都集團,單靠火腿腸這單一的產品,就能年銷售額超十億了。
按照吳大廚食品公司現在的發展趨勢,想要達到這個數字並不難。
九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