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提下,只有是勳才能幫忙鎮得住場子。而且是勳的才能不在臨機應變、破敵殺將,而在運籌帷幄、統協百僚,所以必須得把他留在都中——就跟當初留荀彧守許都一般。
至於賈詡,實掌兵部,劉曄,實掌工部,這都是政府關鍵部門的一把手,須臾離開不得。況且出兵打仗是個大工程,牽扯到方方面面,具體兵馬調動、糧秣統籌,都是兵部之事,道路整修、民伕調集,乃是工部之事,所以賈、劉二人坐鎮後方的作用,要比親自跑前線去來得更大。
基於同樣的理由,是勳提出來讓諸葛亮跟隨曹操西征,也被曹操給否決了——孔明是兵部的二把手、臺柱子,他也是離不開本部門的呀。
是勳心說可惜啊,見不著“臥龍”對戰“鳳雛”了。可是轉念再一想,諸葛亮終究以內政見長,在原本歷史上要到入蜀援救劉備才第一次領兵,要到第三次乃至第四次北伐曹魏的時候,才終於鍛鍊成軍事大家,即便如此,尚難逃“奇謀為短”之譏也。龐統可是跟在劉備身邊打了好幾年仗啦,如今的“臥龍”若論軍謀,還未必是“鳳雛”的對手……
最終賈詡提議:“程仲德可也。”
程昱本年已經七十多歲高齡了,早就致了仕。話說這位程仲德在保身方面,其實跟賈詡有得一拼,尤其他“性剛戾,與人多迕”,自從靠山荀彧去世後,就經常有人告狀說他要造反,曹操雖然全都不信,程昱本人卻難免心驚肉跳。於是魏國肇建,他回趟老家,族人奉上牛酒,擺下大宴,他就在宴會上說了:“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即刻上表歸還兵權,然後閉門不出。
曹操三摧四請要他出來,他乾脆耍個心眼兒,故意在某次典禮上與太常邢貞爭排位,就此遭到彈劾,趁機直接告老還鄉。
如今賈文和把程昱給提出來了,曹操就問:“仲德老矣,尚能飯否?”賈詡說:“廉頗既可,仲德當亦可也。”
是勳說程仲德固然合適,只可惜遠在東郡,詔他過來還且得一陣子哪——“沮子輔見在洛中,盍用耶?”沮授在曹魏官至兗州刺史,正好任期將滿,返都述職。是勳說這人昔日乃袁氏的謀主,河北英才,入我朝僅為刺史,未免大材小用——曹魏刺史只負民政之責,已非漢末軍政、民政一把抓的如同割據諸侯一般的地方大員啦——袁氏覆滅已久,沮授始終兢兢業業,雖無大功亦無細過,陛下乃可信賴之。
曹操說好,那就叫沮授來,再加上蔣濟,同時遣人往東郡去召程昱,即刻殺謝徵祭告天地,然後大軍西行。(未完待續。)
第十九章、難從死志
曹魏官僚機構初成,其運作效率比起仍然保留軍政府形態的蜀漢要差了不止一籌——當然啦,官僚機構的好處就在於方便統轄更廣袤的土地、監控更復雜的下屬機構,啟動速度雖慢,一旦全速運轉起來,其功效便非蜀漢可比了——尤其天子御駕親征,那不是出門招呼一聲部下跟上就能上路的,即便曹操、是勳都討厭繁文縟節,為顯威儀,各類儀式也仍然耽擱了不短的時間。
劉備雖然同樣自稱天子,但其組織結構比較原始而簡單,麾下群臣除了一個許靖外,也沒誰在意各種虛架子。法正就曾經說過:“待陛下刪夷大難,以還舊都,諸儀乃可齊備也,今如齊襄在莒,何必奢求?”再加上劉備早就有了攻入雍州的完備計劃,龐統才出子午谷,他便已經幸駕漢中了,所以曹操才離洛陽,那邊劉備已至雍州。
劉備是透過褒斜道,跟在關羽屁股後面進入關中的——因為此道南起褒中,距離漢中郡治南鄭最為近便,且前段還可透過褒水運送部分物資——隨即駐蹕郿縣。這時候關羽已經率部西進,圍張郃、徐晃於陳倉,張飛則向東攻取茂陵、平陵等城,與樂進在安陵附近對峙。
話說張益德真的很敏,倘若他一出儻駱便即東進,關羽未必能夠殺出褒斜道,估計跟走散關故道的吳懿一般,都得給硬生生堵回去,那麼蜀軍可迴旋的餘地就小得多啦,也不可能短時間內便向關中地區投送太多兵力。而吳懿基於通訊水平的落後,與其餘兩路的配合並不默契。若等關羽西進。再攻陳倉。估計張郃未必能夠攔得住他。
終究關、張二將初隨劉備起兵,並肩奮戰多年,情同兄弟,相互間對於行軍速度、用兵之法,那都是心有靈犀的。
此時擺在劉備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集中力量擊破陳倉,從而奪取扶風郡西部,爭取跟出兵武都的馬超連成一片。如此便可佔據隴上,進而放出自己全部的實力來——後勤運輸也相對更有保證。二是集中力量東破樂進,與固守長安的龐統、趙雲會師,構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