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還都啊,但所舉薦之人,十成裡有三成都被毛孝先打了回票,就你所舉薦的落選的少,宏輔你有啥經驗可以傳授給他們嗎?
是勳說:“無他,勳所薦者皆方直之士也。”毛玠那臭脾氣你也不是不知道,他瞧得上什麼人,瞧不上什麼人,你心裡肯定也有數啊。我所推薦的人品德都好,所以才能對了毛玠的眼,大批過關。
曹操微微一皺眉頭:“豈海、徐之士,皆清廉仁愛者耶?”荀諶他們看人的眼光,不見得比你差太多,為啥會有那麼多被打回票的呢?難道海、徐兩州計程車風就比較淳厚嗎?
是勳搖頭而笑:“非也。為彼等赴都之前,勳已先告誡之,使著布衣以謁孝先。”我都提醒過他們啦,趕緊把綢緞衣服都藏起來,穿得樸素一點兒去見毛玠,那毛玠肯定就瞧著順眼啦。
曹操繼續皺著眉頭,緊盯著是勳的眼睛,卻不說話,那意思——是宏輔你這是作弊啊知道不知道?作弊還則罷了,你還公然宣之於口,究竟是何用意?不用我問,直接說道出來吧。
是勳正正衣襟,朝曹操深深一揖:“自建武中興以來,世家多並田土,驕橫淫逸,民風因之而奢。今主公尚簡約,孝先亦從之,欲化風俗而齊人心,此宜當也。然勳近許,見士皆布衣垢面,吏則羸牛柴車,形容不飾者謂之廉潔,敢著新衣者即為不清……其真耶?其偽耶?”最近許都附近的風氣很成問題,士人不敢穿好衣服還則罷了,竟然經常連臉都不洗,官吏往往乘坐著老牛拉的破車,誰要是不注重容儀吧,就會被目為廉潔之士,誰要是穿件新衣服啊,那就必然有貪汙腐化的跡象——你說這是真相呢?還是假裝出來的呢?
曹操沉吟不語。是勳接著說道:“矯枉難免過正,然過正則不中庸——故子曰:‘過猶不及。’孝先方正、聰慧,亦難免為偽所炫,何也?為才可見亦可試也,德可試而不可見也。陳平豈篤行者耶?遂輔高祖以得天下。設舉平於孝先,恐不免沉淪下僚,不得為朝廷所用也。”
陳平在老家曾經被人汙衊偷嫂,不過他的品德確實也不怎麼高尚,跑到劉邦手下,以“裸身而來”為藉口,先就收取了不少賄賂,要是按照如今選拔人才的標準,那他肯定不合格啊。然而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需大量人才,是需要緊揪著這些小節不放的時候嗎?
終於,是勳說到重點了:“故臣以為,地方舉賢,德才雖當並重,而才必在德先,瑕疵不必深究,細過不必苛責……”除非這人才道德太過敗壞,甚至觸犯了國法,否則還是別太苛求必須高尚無瑕吧——“中央甄別,亦當以才為先,以德為輔。然而,何謂才可見亦可試也?臣意必先試之以題,審之、驗之,而非一二子隨心以觀之也。”
中央對於地方上選拔出來的人才,不能靠一兩名審查官員按照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咱得先——考試!
是勳這是在嘗試著邁出“科舉制”的第一步。其實漢代並非沒有公務員考試,但是執行範圍相當狹窄,初入官途者,或為各府屬吏,或者為郎,所謂郎就等於是官僚預備隊,由光祿勳管轄,接受考核,以決定再推舉去擔任何官何職——考核專案當中,就包括了筆試。
是勳說咱得把考試範圍擴大,凡是地方舉薦上來的人才,一律都得筆式。其實地方舉薦也分兩種型別,一是初入官途,二是已經做過一陣子小吏了——孝廉孝廉,廉即指廉吏,你光窩在家裡艱苦樸素,何得謂之為“廉”?小吏好考核,有他的政績擺在那裡,初入官途者就不易考核,地方上說啥就是啥,只要別被人揪住太過分的錯處,中央大多能夠直接透過。是勳說這不行啊,德行如何,是瞧不出來的,也考不出來,但才能如何,不僅僅靠眼睛瞧,靠考試也能明瞭啊,為何不能施行普遍的考試製度呢?
他沒想從基層就開始搞科舉,一步到位太不現實——而且這時候的朝廷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搞什麼鄉試、府試。但是中央可以先行一步,和地方上的舉薦制形成雙軌。
曹操仍然沉吟不語,跟那兒仔細權衡利弊。曹政跟是勳關係不錯,忙在旁邊幫腔:“姑婿所言有理……”曹操打斷他的話:“吾故熟思之也。”是勳說這事兒倒也不急——他要是緊著催曹操,就怕產生反效果——我只是提一個建議,具體如何實行,如何落實,還得相府署吏開會商討,拿出方案來交主公你核准。
“可下之西曹,使斟酌之。”你直接給西曹掾下命令,讓他們去研究——言下之意,我只是給你出主意,不願直接負責此事。
曹操說好吧,你的主意我收到了,還得再考慮考慮。轉換話題,詢問是勳,說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