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箇中國人之間鬥爭的工具。與其說是倭亂,不如說是中國人內部出了亂子。

這位和尚至少說對了一件事,他口中的道士皇帝這當口兒真的沒法安心修仙。

可以說皇帝昏庸,但不能說他傻。

他比誰都清楚張經的本事,下旨逮捕軍功赫赫的老臣,打了勝仗的總督,怎麼看都不合邏輯。但在他的邏輯中,只有兩件事是重要的,一是皇位,二是修道。

百姓安康,國泰民安,富民強國一類的事情,在這兩件事面前,通通是一紙空談。各路訊息傳來,張經的存在已然威脅到了皇權的穩固,此人德高望重,東南一系勇將皆是其親信,此人一旦改旗易幟,真的找不出一個能與他抗衡的人物了。

更加讓人不安的是李天寵,從不同渠道來的資訊,這位始終與汪直暗中勾結,外加其唯張經馬首是瞻的作風,很難不惹人聯想,若東南將領與汪直裡應外合,一切就真的不好辦了。

趙文華所在嚴黨之所以強悍,強悍在並不止是某個個人,而是個整體,一旦三公六部五寺九卿眾口鑠金,這個人就算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何況這次還搭上了一個督察院。

張經抓了,倭寇還在,胡宗憲不足統領大局,東南總督依舊要有。

亭中,道人閉目問道:“何人可繼?”

老人停頓片刻:“陛下定人選,老臣述利弊。”

道人微微一笑,滿意地將一紙文書推上前去。

老人默默開啟,熟練地撇開八股套話,直望筆墨最重要的兩處。

【御倭十難】

【去來飈忽難測,海涯曼衍難守。】

【水陸勾錯難戰,鬼蜮變詐難知。】

【盤據堅久難備,居民柔脆難使。】

【土地瀉滷難城,主客兵力難恃。】

【芻糧匱乏離措,將領驕懦難任。】

【平倭三策】

【據海上,陳前馬跡,諸託倭夷出沒之路,置福船二百、倉山船三百,與兩浙兵船會哨於諸島之間,來則擊之,去則搗之,制人而不制於人,上也。】

【以捷船五百,迭哨於蘇州、海口,選土兵萬餘,列戍於松江之護塘,俟賊登岸而掩擊之,中也。】

【集松江輕舸五六百艘,遊哨於黃浦、吳松、太湖小港之間,使賊步不敢深入,舟不敢橫行,下也。】

“十難”道盡倭寇之兇惡,非常人所能戰。

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拒敵與海上,中策為灣口,下策為河路。

不論高明與否,上書之人至少充滿了對平倭的信心與思考。

老人自然也清楚這東西是誰寫的,這位蘇松巡撫雖同李天寵一樣受張經指揮,但卻保持了合適的距離,沒像李天寵一樣連帶遭殃,可以說這位既不是張經的人,也不是自己的人。

皇上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看中的此人。

待老人看完,道人飲茶輕語:“朕只求長治久安,休要這些蠻夷擾了清靜。”

“嗯……”老人放下了上書,“那老臣來為陛下述利弊。”

道人輕輕點頭。(未完待續。)

128 旗幟

老人這才嗽了嗽嗓子說道:“周琉此人,絕無二心,一心為國,就這一點,是優於張經的。”

老人說著話鋒一轉:“只是此人才學有限,所謂十難三策,不過是婦孺皆知的道理,想法也太過理想,此去東南,恐難有作為。”

道人面無表情說道:“朕倒是覺得胡宗憲頗有作為,你看如何?”

老人面容雖無變化,但心中一個激靈,他混了一輩子,瞬間就能發現這話實是個火坑,毫不猶豫說道:“憲從未領過兵,仍需歷練,不合適。”

果然,道人聞言頗為滿意:“軍不可一日無帥,憲與琉,擇其一。”

老人立刻答道:“琉可為帥。但鑑於張經之事,老臣建議不要委權過重,東南總督權力過大,封南直隸、浙江總督即可。”

“深得朕意。”道人聞言頗為欣喜。

不日,聖旨已至南京。

周疏臨危受命,接替張經成為浙直總督。

領旨過後,周疏行至內房,翻出一柄利劍,深深鞠躬。

“學生此去,必代師平倭。倭亂不平,誓不回朝!”

五十有二的老臣,此時已不禁滿眼熱淚。

“奸妄四起,保重……保重啊……”

六月初一,南北匠人集於瀝海小所,其中有工部調動而來,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