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三品的武官!
宣慰司下面還有宣撫司,就相當於衛所,宣撫司的宣撫使相當於從三品的指揮使;
宣撫司還有安撫司和長官司,相當於千戶所,這些司的長官就相當於正五品的千戶;
所有這些正三品、正四品和正五品的宣撫使和長官都叫土司,在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雲南都司、貴州都司、湖廣都司下屬的宣慰司和宣撫司就有二三十個,安撫司和長官司更是有上百個!
說實話,這也有點太多了,要他一個個去整,會把人累死,他乾脆下旨,所有宣慰司召集兩千精兵,所有宣撫司召集一千精兵,所有安撫司和長官司召集一百精兵,全部趕往孟艮府集結,準備進攻東胡,而且所有土司必須到場!
除了太祖和成祖,大明其他皇帝如果頒佈這種旨意估計沒幾個土司會搭理,但崇正皇帝貌似已經超越成祖,大有趕超太祖的架勢,這些土司還真沒人敢不去的,因為不去就是抗旨,抗旨可是要殺頭的,其他皇帝可能沒這能力把他們全砍了,但崇正皇帝絕對有!
所以,各土司紛紛召集精兵,收拾行裝趕往孟艮府,經過兩個多月時間,孟艮府也漸漸聚集了將近五萬土司人馬。
孟艮府畢竟和現在的東胡王朝接壤,朱慈炅原本是準備派一個軍團去駐守的,但是,他一問雲南都司的都指揮使和正在孟艮府的王徵南,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們都認為,如此崇山峻嶺,東胡就算來攻也不可能集齊十萬人馬,因為他們也沒法運送糧食啊,雲南都司就算組織所有屯衛運送糧草,也只能勉強供應十萬大軍的糧草,東胡又能強到哪裡去。
所以,朱慈炅最後下旨讓所有土司組織精兵趕往孟艮府,雲南都司則組織屯衛輪流運送糧草,只要保證五萬人的糧草供應就行了,他已經想好了,只要是來了的土司,以後根據職位大小,分別任命為知府、知州和知縣,只管民政,不再兼管軍政,至於沒來的,那就什麼都不要擔任了,直接滅了!
還好,這些土司都不蠢,他們都知道不來的後果很可能是抄家滅族,所以全部乖乖趕過來了。
各路大軍既已齊備,接下來就是派人宣旨了,朱慈炅將是個老頭的資料仔細研究了一番,最後選擇了梅之煥。
梅之煥,字彬父,別號信天,湖廣麻城人,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進士,進庶吉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甘肅巡撫,在巡撫甘肅期間,曾多次率軍民清剿當地賊寇,是一位難得的文武全才,但是,他有個很不好的出身,他,也是東林黨人。
崇正三年,錢謙益等東林黨高層貪贓枉法、以權謀私,協助江南士大夫集團鯨吞大明稅賦事發,皇上一怒之下對東林黨來了個大清洗,其實他梅之煥並沒有參與貪腐,是個真真正正為國為民的好官,但是,錢謙益等人的作為實在是讓他羞於在朝為官,所以乾脆辭官歸隱了。
這梅之煥其實還是明末一位著名的大詩人,有名的《題李白墓》一詩就是出自他的手,敢在詩仙李太白墓前題詩,還能被後人傳誦,他的文采可見一斑,所以他也算是大明有名的碩儒,再加上他已是六十五歲高齡,所以他有幸被選為天朝上使,去為皇上宣旨!
因為他文武雙全,在這十個六十多歲的老頭中算是最健壯的,所以他有幸被皇上點名第一個赴安南宣旨,為什麼要選個健壯的老頭呢?因為思明府距安南的都城升龍城有將近三百里,而且都是山地,不健壯點恐怕到不了那兒就掛了。
三百里,如果是平原,快馬加鞭也就一天的路程,問題這是山區,所以大明使節團足足走了五六天。
話說天朝上使降臨,安南國後黎朝的皇帝又是什麼反應呢?後黎朝現任皇帝神宗黎維祺沒有一點反應,因為他已經被軟禁了,壓根就不知道大明天朝的上使降臨了!
要說反應,現在要看的是鄭氏家族的反應,因為安南的北部正是他們的地盤,而後黎朝的皇帝也正是被他們軟禁的。
大明百萬大軍集結在安南北部,這事情鄭氏自然早就知道了,但是他們判斷大明是嚇人的,為什麼呢,這都要怪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他硬要把七十萬俘虜也帶上,所以鄭氏家族得到的情報就是,大明百萬大軍有一大半是平民假扮的!
好吧,俘虜的確是平民打扮,也的確比明軍多,這個情報也不能說完全是假的。
鄭氏家族的確是嚇壞了,但是他們認為大明有點像是在虛張聲勢,目的就是讓他們去自動請降,所以他們並沒有打算投降,他們準備就這麼跟大明耗著,中間的綿綿群山就是他們天然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