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部分

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第三排右下角則統一印著’大明禮部、國子監赦造‘。

裡面則分別寫著考生的名字、年齡和籍貫,同時還蓋有大明禮部、大明國子監和崇正皇帝朱慈炅的大印,鮮紅鮮紅的,煞是好看。

其實大明的考生壓根就不需要這東西,因為禮部和吏部都存著他們的檔案呢,升遷的時候拿出來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朝鮮、東瀛和琉球的考生就不一樣了,這個可是他們的當官憑,特別是朝鮮和琉球的考生,他們可是藩國,官員是由藩王任免的,這東西一拿回去藩王起碼得給他個七品縣令噹噹,當然依現在兩國進士數量的稀少,他們很有可能是知州、知府甚至是六部侍郎。

至於東瀛的考生,因為他們是屬國的,所以他們的職位全部由大明吏部任免,這東西的象徵意義就大於實際意義了,不過,能拿個這麼燙金的紅本本回去那也是炫耀的本錢,拿回去在親朋好友面前一顯擺,那也是倍有面子的事情。

對於東瀛官員的任免朱慈炅也早做了安排,他要求吏部直接按大明的文官體系重組東瀛朝廷,那些什麼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外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小納言等等等等,全給他們免了,直接換成大明的稱呼和職位,朝鮮好歹還開了一次恩科,東瀛以前可沒有人有大明的進士功名,所以這次考生基本上都是六部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