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能力在這種小事上動手腳,但為了這點利益就去惹皇上實在不值,所以驛卒的選拔還算是比較公正的,選中的驛卒不說都有生員水平,至少千字文還是學過的,基本上都能讀書識字。
大明現在有兩京十三省還有一個奉天直隸府,選拔出來的驛卒數量可不少,省一級的就是一百多,州府一級最少有五六百,縣城一級更是有兩三千,加起來最少有三千多人,而且這還只是地方上的,軍方才是裝備電報機的重點單位,各軍團最少都要配備上百名通訊員,還有各都指揮使司,各個衛所,加起來也有三千多人,要一次培訓出來肯定是不可能的,分批培訓那是勢在必行的。
電線、蒸汽式發電機、有線電報傳送接收裝置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生產出來幾千套,朱慈炅估摸著明年能把各宣承布政使司、各都指揮使司和各軍團配備上就不錯了,所以他打算先開兩個班,分別徐孚遠和夏允彝負責教授,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揮使司選拔上來的一個班,大概兩百多人,各軍團先分別選拔二十人組成一個班,大概也是兩百多人,就在大明理工學院招幾個大點的講堂教授,等這批教授完了再是各州府和各衛所的,最後再考慮各個縣城的通訊問題。
徐孚遠和夏允彝聽聞自己要當先生,還要一次教授兩百多個門生著實嚇的不輕,他們雖然也上過私塾,但一個私塾老先生最多也就一次帶十來個學生,就算是現在的大明理工學院,一個先生最多也就帶二三十個學生,哪有這一下帶兩百多個的,怎麼教的過來!
還好朱慈炅上過大學,有這方面的經驗,大學裡面上大課一次不也是幾個班兩三百人,整個階梯教室就行了,至於黑板什麼的也沒什麼必要,反正對於這些驛卒和軍方的通訊員來說,文化課也就是學那三千個常用字,記住它們的編碼,用毛筆寫出來的大字看的更清楚。
至於教材也很簡單,就用新編的《常用漢字編碼大全》就行了,又有編號,又有編碼,只要將二進位制碼教授給他們,就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了。而且這本書也將是他們以後必須用到的工具書,接觸的越早越好,不要求他們一次把所有漢字的編碼都記住,但最少大概編碼是多少他們必須記清楚,不然到時候翻都翻不到,那就耽誤事了。
其實,最麻煩的還是實驗課,這些驛卒和通訊員以後主要的工作就是接收和傳送電報,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須給他們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讓他們每個人每天都能練習傳送和接受電報,不然就算《常用漢字編碼大全》能倒背如流了都沒用。
地方上選拔驛卒和軍方選拔通訊員大概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這段時間裡工部也在拼命研製拉絲機,雖然還沒有最後成功,但是主體的擠壓部分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勉強能擠出一截一截的銅絲,這些銅絲長則幾丈,短則幾尺甚至是幾寸,如果要用來生產正式的蒸汽式發電機和有線電報傳送接收裝置肯定是不行,鋪設線路更不行,但是用來做實驗器材還是足夠了。
正好朱慈炅也要讓徐孚遠和夏允彝學著製造蒸汽式發電機和有線電報傳送接收裝置了,他乾脆將這兩樣東西的草圖畫出來,給他們講解了一下,讓他們自己琢磨琢磨怎麼用現有的東西把實驗器材造出來,今後有了電線成品又怎麼生產正式的蒸汽式發電機和有線電報傳送接收裝置。
要說徐孚遠和夏允彝這兩人還真是選對了,他們就是那種理工科的天才,朱慈炅把草圖給他們一講解,他們鼓搗了幾天還真把實驗模型給做出來了,不過只能純用來做實驗,還不能投入實用。
比如蒸汽式發電機,軸承和蒸汽活塞都有現成的,這個不用多說。殼子也很簡單,大明這方面的能工巧匠多了去了,只要跟他們描述一下,你哪怕要鑄朵花出來他們都能給你鑄出來。轉子也好說,只要把磁石加工一下就行了。唯一麻煩的是定子線圈。這會兒連絕緣材料都還沒找回來就更別說漆包線了,沒有絕緣層就不能讓線和線還有線和外殼接觸,徐孚遠和夏允彝想出來的辦法是直接將線繞在木柱上,繞稀點,不讓線和線接觸,然後外面再套個木殼子,不然線和外殼接觸,這樣做是做成了,但是發出來的電,電壓和電流都很小,近距離做個實驗還可以,遠距離一損耗,那電流就微弱到薄鐵皮都吸不動了,所以還不能投入實用。
有線電報傳送接收裝置能強點,傳送裝置反正就是個帶彈片的開關按鈕,結構及其簡單,接收裝置能複雜點,主要還是訊號顯示的問題,這會兒肯定做不出紙條列印,也沒有光電二極體,只能靠聲音來傳遞訊號,這就必須有一套精密的發聲裝置,這個部分也比較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