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呢?朱慈炅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妥。
要說黃道周的學識倒是很淵博,做太子的老師那是足夠了,但是,他的性格實在是太偏激了,如果把太子教導成他那倔驢脾性,絕非大明之福!
那怎麼辦呢?黃道周這個人辦事能力還是挺強的,漢文化在他的推廣下大有成為當今世界主流文化之勢,對這一點,朱慈炅還是很滿意的,現在把他的詹事府詹事給擼了是很不合適的,要知道國子監祭酒可才從四品。
想來想去,朱慈炅決定,乾脆給他升官得了,反正這個詹事府是不能讓他負責了,他可不想以後自己的兒子一個個都倔的跟驢一樣。
但是,朱慈炅查了查官職的設定卻發現,這黃道周竟然沒地方安置!
按理來說,要給他升遷,最合適的地方就是禮部了,但是,禮部左侍郎錢士升和禮部右侍郎範景文可都是官員的典範,清正廉潔,勤勉有佳,把他們擼了,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禮部尚書,那就更不用說了,徐光啟一日在朝,這個位子就不能換人。
這個問題就糾結了,沒位置就不能把黃道周挪走,擼了他又不合適,到底該怎麼辦呢?
朱慈炅冥思苦想了幾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專門給黃道周成立一個衙門,一個等同於六部的衙門,這樣就可以把他提拔到正二品的尚書了。
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是腦袋發熱,胡亂施為,並沒有任何人規定朝廷只能有六部,明朝只是沿襲了隋唐的舊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要新增或者是裁撤其實也可以。
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罷了左右丞相,盡革中書省官屬,將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從那時開始,三省六部其實就只剩下六部而沒有三省了。
開國之君可以廢三省,中興之主自然可以增添衙門,其實,隨著大明的擴張和發展,已經有很多部門不堪重負了。
像戶部,不但要管數十萬官員的俸祿,還要管幾千個州縣的財政,大明現在可有兩京三十五省,還有兩個直隸府,還有數不清的商戶,戶部衙門就算再擴大一倍也管不過來。
又比如國子監,以前只要管著貢生就行了,現在不但要管貢生,還要管各地的啟蒙教育,還要管藩屬國的科舉,還要管漢文化的推廣,這麼多事情,就一個小小的衙門怎麼管的過來。
為什麼說國子監衙門小呢?因為國子監總共就一個從四品的祭酒,一個正六品的司業,其他七品以下的芝麻官總共才不到十個!
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
朝廷改組,增添部門,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沒變動的六部終於要動了,這個訊息一出,朝野震驚。
當然,這會兒還真沒有人敢唱反調,老朱家的強勢可是出了名的,當初太祖皇帝裁撤中書省之前,不知道殺了多少官員,整個朝野上下幾乎被殺了個通透,剩下的都不到五成,中興之主崇正皇帝可是不亞於太祖皇帝的主,惹他,你能斷定他不會殺!
再說了,這次是要增添部門,並不是要裁撤部門,大家升官的機會更多了,為什麼要冒死去反對呢?
所以,朱慈炅在一天早朝宣佈這個設想之後,整個朝野雖然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跳出來唱反調的,大多數人都是在熱烈討論,朝廷到底會新增多少個像六部那樣的衙門。
現在大明朝廷真的有很多衙門不堪重負了,當初大明才兩京十三省的時候是這麼多衙門,現在大明都兩京三十五省外加兩個直隸府了,還是這麼多衙門,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最少增添了三倍的工作量,而且當初還有南直隸留守的衙門協助呢,這樣算下來,各衙門的工作量起碼增添了四倍!
朝野上下議論了幾天之後,朱慈炅終於召集各衙門的大佬開會了,那麼大明在京的衙門到底有多少呢?
要知道衙門有多少,看與會的大佬就知道了,在乾清宮的偏殿中,各衙門大佬濟濟一堂,分坐兩側。
左側第一個是內閣總理大臣,信王朱由檢,呃,他貌似不是某個衙門的大佬,而是所有大佬的大佬。
坐在他後面的依次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
通政使司通政使吳建業;
大理寺卿方拱幹;
太常寺卿蔡邦俊;
光祿寺卿傅啟光;
太僕寺卿宋之普;
鴻臚寺卿周鳳翔;
右首第一位則是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徐光啟;
坐在他後面的依次是工部尚書畢懋康;
吏部尚書楊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