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部分

沒想到,他還沒來的及提問,楊嗣昌反而問起他來了,這楊嗣昌一走進御書房便一本正經的行禮道:“皇上,京察大計今年要辦嗎?”

朱慈炅聞言一愣,什麼京察大計,他不知道啊!不是他讀書讀的少,實在是他父皇死的早,根本就沒教過他一點當朝為君的事情;他的老師徐光啟又被他使的腳不沾地,根本就沒時間教導他,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清楚!

當皇帝當成他這樣也是夠奇葩的了,要不是他有後世的史書為鑑,提拔的都是些忠臣良將,估計現在朝廷已經亂套了,還好他現在已經意識到自己對朝政的掌控力度不夠了,正準備下大力氣整頓吏治。

這京察大計聽著就跟整頓吏治有關,正是他想要的,他也不管尷尬不尷尬了,直接問道:“何謂京察大計,朕怎麼一直都沒聽說過?”

楊嗣昌和李邦華聞言一愣,皇上不尷尬,他們倒是顯得有些尷尬了。

要說儒學為什麼能在華夏盛行幾千年,主要還是因為他有一樁好處,這古代學儒學的讀書人除了心術不正的大奸大惡之徒和偏執狂妄的腐儒,一般人都是把皇帝看的很重的,所謂天地君師親,這皇帝之尊,可見一斑。所以,真正的讀書人都不會也不敢妄議皇上的對錯。

楊嗣昌和李邦華自然是忠君愛國的典範,要不朱慈炅也不可能讓他們擔任這麼重要的職位,所以,現在就算是朱慈炅連京察大計這麼重大的事情都不知道,他們不認為是皇上的錯,而是他們自己的錯,是他們從來沒跟皇上提及京察大計,皇上才會不知道這回事。

尷尬過後,楊嗣昌連忙詳細解釋道:“皇上,是這樣的,這京察是對兩京所有官員的大考察,太祖時規定,三年一查,但先帝弘治時期改定為六年一查,一直延續至今,今年正好是皇上當朝第六年,所以以前都沒舉行過京察,皇上沒聽說過也是很正常的。至於大計,則是外察,是對大明所有地方官員的大考察,所以稱為大計,大計一般三年一察,崇正三年已經察過一次了。”

原來是京察六年一察,他總共當朝才五年多,難怪沒聽說過,至於大計,或許有過吧,那時候他正集中精力發展軍工,想方設法對付皇太極呢,地方官員的事,他哪裡有心思去管。

不過這次京察大計來的正好,他正要整頓吏治呢,真是一瞌睡就有人送枕頭,不過到底察些什麼呢,他好奇的問道:“這京察大計主要察些什麼啊?”

楊嗣昌接著解釋道:“京察大計其目有八,曰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罷,曰不謹。至於考察的重點,主要還是要看皇上的意思,皇上想重點查什麼科目都可以,要追加什麼課目也可以。”

嗯,對於一般封建王朝的官員來說,這些就夠全面的,但是他現在要推行的政策有點偏向於資本主義模式,科目肯定要追加,先問問獎懲力度吧,朱慈炅又接著問道:“那考察完以後官員有什麼獎懲?”

楊嗣昌接著解釋道:“四品以上是自陳以取聖裁,五品以下則由都察院和吏部先行審查,分為,升遷、降調、致仕、罷歸,編製成冊後再統一交皇上定奪。”

這意思就是最後都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很好,朱慈炅立馬拍板:“恩,這京察大計很好,一定要辦,而且要辦出實效,具體什麼流程,給朕說說,讓朕琢磨一下。”

楊嗣昌詳細的解釋道:“在京官員由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聯合通查,地方官員由吏部和都察院各道監察御史聯合通查,為期半年,半年後,四品以上官員在向都察院自陳政績,都察院將通查結果和自陳記錄整理交皇上定奪,五品以下官員則由吏部和都察院根據通查情況聯合審查,審查結果編輯成冊,交皇上定奪。”

聽起來這個制度倒是蠻嚴密的,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都沒一點實效呢?這主要還是朋黨惹的禍,像東林黨和閹黨都把京察大計當做排除異己、培養親信的工具,也就是說,不管你政績如何,站邊站對了就升遷,站邊站錯了就滾蛋。這也是大明官員現在怠政的主要原因,勤勉又沒好處,只要站對邊就行了,所以,大家都得過且過,到考察的時候直接選個強勢的朋黨一投靠,就算什麼政績都沒有也能升遷!

不過現在可沒這麼好的事了,給事中和監察御史都差不多換成崇正朝的兩科進士了,從名義上來說都是朱慈炅的門生,吏部尚書楊嗣昌又是朱慈炅的親信,這都察院左都御使李邦華更是個忠君愛國、公正廉明的大忠臣,朋黨也基本上被朱慈炅清理乾淨了,所有官員要透過考察都必須靠實實在在的政績,旁門左道已然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