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建立市場體系,這才是發展的根本。
當然,蛀蟲的清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現在朱慈炅能做的就是刺激需求,發展實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實業怎麼發展呢,靠原有的手工作坊肯定不行,那樣效率太低下了,根本就出不了幾個實業家,唯有進行工業革命,把蒸汽動力推廣到民用生產上,飛速提高生產力,才能培養出一批批的實業家。
這就涉及到接下來的科技了,科技可以說之朱慈炅最引以為傲的一個方面了,他掌握的科技絕對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其他國家起碼落後他四五十年。但是這個科技現在還只是在軍工上展現出一點優勢,遠沒有達到碾壓其他國家的程度,所以這個科技的發展也勢在必行。
科技的發展靠的是什麼呢?現代人都知道,科技的發展最終依靠的就是人才,要靠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大發明家不斷的推動科技的進步,更要靠普通的科技人才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現在朱慈炅手下別說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大發明家了了,連稱的上普通科技人才的都只有徐光啟、畢懋康、宋應星等寥寥幾個親信,就算把他們忙死也只能堪堪保證將科技有限的運用於軍工生產,遠遠達不到推廣的效果。現在他是空有世界上最領先的科技,卻一直沒有全面推廣開來。
所以,朱慈炅接下來就準備大力推廣西學了,要成立幾個大學性質的學校,讓徐光啟等人培養出一批科技人才,這樣才能快速的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要推廣西學就涉及到文化層次了,這個文化怎麼說呢,真能弄清楚文化的內涵的不知道有沒有,反正朱慈炅是搞不清楚的。他只知道要推廣西學就要有西學生存的文化氛圍,現在可以說基本上沒有西學耐以生存的文化氛圍,大明還是傳統儒學的天下。
這個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儒家思想在大明已經根深蒂固,你要說一棒子把儒學打趴下,然後直接上西學,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現實的,更是沒有必要的。
儒學並不是一無是處,它有很多的優點,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這個缺陷就是太脫離實際了,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點思想決定物質的意思在裡面,這樣肯定是不對的。
而西學也不是隻有優點沒有缺點,它對社會的發展的確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這個推動基本是純物質的推動,在思想上可以說很空乏。
其實儒學和西學並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儒學偏重思想發展,西學偏重物質發展,兩者正好形成互補。也就是說並不能一棒子把儒學打死,反而要肯定,要發展,要推廣,要把儒學和西學平等對待。
這個問題就有點複雜了,儒學可以說在大明已經發展到極致了,不用宣傳也不用推廣,它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反之這個西學在大明卻是一點基礎都沒有,要發展就必須大力推廣,這樣做的話就會顯得明顯偏向西學了,儒學的代表肯定要發飆,要反對。
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把儒學做基礎學科來推廣,這下就公平了,大家也看到了,朕並不是偏向西學啊,朕也重視儒學,要全民都學儒學,先學儒學再學西學!
也就是說,在文化層面,朱慈炅決定先大力推廣儒學,讓有條件的平民都識字,然後再推廣西學,讓有興趣學習格物致知的來學西學,不偏不倚,兩者都使勁宣傳,使勁推廣,把儒學做為基礎,把西學做為補充,潛移默化,當學西學的人多了,慢慢的大家也就習慣了。
最後就是外交的問題了,大明有沒有外交,有肯定是有的,但外交政策並不全面。總的來說以前大明的外交政策就是,我大明是天朝上國,你要麼是我天朝的臣民,稱臣納貢,大明就會給你好處,保護你,不稱臣納貢的要麼是敵人,要麼化外蠻夷,大明不結交,你敢過來,我就揍你!
這樣做肯定是不行的,大明等於就是一個孤家寡人,真要跟列強打起來,那就是一個國家對陣所有列強!如果是大航海時代以前,或許還有點勝算,但是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列強已經逐步強大起來了,要一個國家對抗所有列強就不現實了。
所以,朱慈炅先拉了一個葡萄牙作為盟友,這還只是開始,後面他還會發展更多的盟友,畢竟大明又不是要獨霸世界,盟友多了不容易吃虧啊!
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
遼東全復,朱慈炅也應該擺駕回宮了,至於後金的問題,朱慈炅就交給孫承宗這個修碉堡的專家處理了,同時他還對宣府、大同、薊州和遼東一線的防禦作了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