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目明,手腳靈便,完全不像是個耄耋老人。特別是現在全遼有望,他更是意氣風發、滿臉潮紅,彷彿一轉眼間就年輕了十多歲。

兩人與其說是君臣倒不如說是祖孫,孫承宗因是先帝天啟帝師,對朱慈炅一直視如己出、呵護備至;朱慈炅更是感念孫承宗對自己的幫助和教導,一直對他親切異常,完全沒有君臣之間的生分,兩人有說有笑進了山海關城,來到城守府。

此時,山海關守將早已搬到他處,整個城守府打掃的一乾二淨,就等著崇正皇上駕臨。龍輦到達城守府時錦衣衛、太監和宮女早已全部到位,朱慈炅下了龍輦招呼了一聲後面不遠處的鄭成功,便跟著孫承宗往裡走去。

孫承宗似乎有要事和朱慈炅商量,一路不停,直接領著朱慈炅來到城守府的書房,他回頭正要招呼朱慈炅坐下,卻看見朱慈炅身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多出了一個身著袞龍袍的小孩,在那抓耳撓腮,興奮的跟只小猴子一樣!

他尷尬的看了朱慈炅一眼,一時之間竟然愣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

朱慈炅倒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直接走到書桌後面,一屁股坐下來,然後指了指身旁,讓鄭成功乖乖站好,這才微笑著解釋道:“太傅不必見外,這位是鎮南王世子,朕的御弟鄭成功,以後也是要為朕獨擋一面的,這次帶他出來就是讓他長長見識,看看仗是怎麼打的,太傅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孫承宗這才幹咳了一聲,躬身行禮道:“皇上可曾想好屯糧之所?”

朱慈炅不由好奇的道:“噢,這還有什麼說法嗎?朕倒是想將糧草全部囤積到三岔河堡內,然後派重兵把守,不是是否妥當?”

孫承宗耐心的分析道:“這次以我大明六十萬天軍之威,建奴就算糾集了蒙古諸部所有人馬,怕也是難以抵擋,微臣認為他們唯一的勝算就在這個糧草上,一旦斷糧,縱有百萬大軍也只能活活餓死,所以這屯糧之所必須慎之又慎。囤到哪裡暫且不說,敢問皇上這次帶了多少糧草,知道了具體的數量,微臣才能作具體安排。”

朱慈炅對這個倒是很清楚的,聞言不由脫口答道:“軍糧一百二十萬石,草料五十萬斤,後面還將陸續送過來。”

孫承宗聞言,略微點了點頭,繼續道:“恩,足夠大軍兩個月的用度,再加上遼東這兩年的積累,勉強夠三個月了,如此多的糧草絕對不能囤積一處,不然建奴要是捨命一擊,燒了我們的糧草,那這仗就沒法打了。微臣以為這糧草要分三處囤積,分別囤在大淩河堡、三臺子堡和三岔河堡,這樣任何一處出了問題大軍都不至於斷糧,我們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了。”

朱慈炅一聽倒是頗為為意動,但有個問題他不知道孫承宗考慮到了沒,不由問道:“那這守糧的軍隊怎麼安排,要確保三處安全,豈不是要安排三十萬大軍,那樣正面戰場人馬就不夠了。”

孫承宗搖頭道:“三十萬大軍倒是不必了,遼東軍善守,只要每個城池有三四萬人馬,建奴縱然是集結十萬大軍也無法攻破,微臣是想遼東軍十萬人馬主守,其餘五十萬大軍主攻,這樣攻守兼備,建奴必敗無疑。”

朱慈炅聞言一想,可不是嗎,祖大壽率三萬明軍守一座沒有修葺完成的城池,皇太極率十萬大軍都無可奈何,最後只能圍到他們斷糧,再去勸降,遼東軍的確是守城的行家。

想到這裡,朱慈炅不由點頭贊同道:“太傅高見,就這麼辦吧,正好這次朕還帶來了六萬把燧發槍和十萬顆手雷,全部配給遼東軍吧,這樣就更萬無一失了。”

孫承宗見朱慈炅已經同意了他的建議,這才從一旁的書架上取出遼東地圖,攤在桌子上,與朱慈炅商議起具體的兵力部署來。最後決定:

遼東軍主將,提督同知滿桂率四萬人馬守三臺子堡,保護糧草,同時保護糧道安全;

遼東軍副將,總兵何可綱率三萬人馬守大淩河堡,保護糧草,同時接應後續運糧隊伍;

遼東軍副將,總兵祖大壽率三萬人馬守三岔河堡,保護糧草,同時負責前線軍隊糧草排程。

這也算是朱慈炅氣運當頭,一般數十萬人的大戰糧草是不可能囤積在城池裡面的,因為上了十萬大軍的糧草那就不是堆積如山那麼簡單了,能堆出幾十座甚至上百座小山,一般的城池裡都住滿了平民,糧食往哪裡堆,堆平民家裡嗎?不現實,那不知道要把多少平民的住宅給埋掉;堆街道上嗎?更不現實,街道上全是糧草,人都沒法走路了,絕對會亂成一鍋粥。所以,一般的數十萬人的大戰都要專門修建屯糧場所,倉促之間也不可能修建成城池,最多在四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