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與固定面保持90度垂直。馬車上其實壓根就用不到這個功能,反正車軸與車輪之間定死了是90度,用滾柱軸承和滾珠軸承是一樣的效果。
有了軸承這馬車就輕便了,不然最少四五百斤的火炮,一輛馬車最少要二三十匹馬才能拉的動。你想啊,四五百斤的重量壓上去,車軸和軸孔之間被壓的死死的,那摩擦力,就跟黏住了一樣,不來二三十匹馬,怎麼抵消那個摩擦力?
裝上軸承就不一樣了,再重的東西壓上去,軸承都是靈活的,基本上沒有什麼摩擦力,四五百斤的火炮,一般四匹馬就足夠了,就算是上千斤的也只要八匹馬。
臼炮還罷了,榴彈炮和加農炮真是好東西啊,但是朱慈炅在腦海裡翻閱了半天,最後只能無奈的決定,現階段還是以臼炮和20倍口徑以下的榴彈炮為主吧。20倍口徑以上的榴彈炮和加農炮,想想就讓人絕望啊!
是什麼讓人絕望呢?做個簡單的計算就知道了:
一般的炮彈直徑最少十厘米,1:10就是一米,1:20就是兩米,1:40就是四米,而且榴彈炮炮管的厚度最少是臼炮的兩倍,加農炮炮管的厚度最少是臼炮的三倍,一米長的臼炮炮管最少都是兩三百斤,兩米長的榴彈炮炮管最少那是將近七八百斤,四米長的加農炮炮管最少那是將近三千斤,不說鑄造和膛線加工的難度,光這重量就讓人絕望了。
當然這個炮管厚度是跟材質有關係的,明朝那會兒只有普通鑄鋼和鑄鐵,炮管就必須這麼厚;現代就不一樣了,特殊鋼材經過鍛打以後強度跟普通鑄鋼和鑄鐵要跟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炮管做薄一點也沒關係。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繼續來說臼炮。
臼炮的射程是三種炮裡面最短的,20倍口徑以下的榴彈炮射程也只比臼炮強一點,按黑火藥的爆炸強度計算,就算用上顆粒狀火藥,臼炮的射程也只有三百到五百米,20倍口徑以下的榴彈炮射程也遠不到那裡去,最遠也就一千米。如果放到現代,這樣的射程就是個笑話,還好,用來對付冷兵器時期的弓箭手和騎兵卻已經足夠了,就算是攻城也不在話下。
臼炮和20倍口徑以下的榴彈炮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重量輕,可以用馬車拉著走,也就是說它們可以做野戰炮使用,這樣在野外面對盾陣和重甲騎兵也不用發愁了。
系統還提供了各種炮彈,什麼實心彈,散彈,開花彈,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炮彈,比如:
遇到重甲騎兵和巨盾兵就用實心彈,一炮下去砸個稀巴爛;
遇到輕騎兵就使用散彈,黑壓壓的一片砸過去,你跑再快都沒用;
遇到密集步兵就用開花彈,一顆炮彈落到步兵中間,細小的鐵彈子能炸傷一大片。
還有裝甲馬車,外面是幾厘米厚的鋼板,裡面再加一層木板,一般的土炮就算用實心彈砸到上面最多也就砸個坑出來,壓根就不可能砸穿裝甲,面對後金的土製紅衣大炮這東西就是攻不破的移動堡壘。
。。。。。。。。。。。。
系統這次給的火炮相關知識太多了,一時間也說不完。
總之,有了這火炮大全,朱慈炅才真切的感受到,屬於大明的熱武器時代,要到了!
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
火炮的生產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的試製、試射才能總結出最合理的生產工藝流程,這點朱慈炅也沒有辦法,畢竟他前世所參與生產的都是現代火炮,材質、結構和加工方法跟古代火炮壓根就不是一回事。他只能將火炮的鑄造方法和實驗方法詳細的講解給徐光啟和畢懋康他們,讓他們去試製,讓他們去試射,當然最後定型還是要他自己親自把關。
火炮的試製還沒有結果,《大明帝國和葡萄牙帝國友好互助條約》卻結出了第一個碩果。原來施維拉離開京師以後並沒有立即回澳門,而是在金陵滯留了幾天,專門去拜訪了一下鎮南王鄭芝龍。
鄭芝龍本來就是海盜出身,更是東南沿海最大的海商,他剛開始經商的時候就是和葡萄牙人做生意,兩人的共同語言自然很多。特別是鄭芝龍還當過葡萄牙人的翻譯,那葡萄牙語簡直比施維拉還說的溜,跟施維拉聊的那叫一個暢快啊。
聊著聊著施維拉就說起了條約的事情,這下鄭芝龍坐不住了,西洋商貿公司等於就是他在負責呢,現在生意可不好做。西班牙商人和葡萄牙商人都被荷蘭人唆使的海盜打劫怕了,輕易不敢來這邊進貨,荷蘭商人他又不想去搭理,再加上南洋那些交易點也沒什麼大客戶,江南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