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綱看看手錶,說:“快到點了。”便站起身,和唐光劍和孫正海握手告別,“今天中午咱們再談。”
唐光劍笑著點頭。
陶大綱補充道:“紅包什麼的我可以不收,但有的宴會還是推脫不了的,否則什麼事都辦不成。”
唐光劍和孫正海點頭表示贊同。
陶大綱一聲“再見”便匆匆離開此地往自己坐的那邊走去。
唐光劍和孫正海重新坐下。在唐光劍的心目中,陶大綱是個好人,他不應該做官,頂多只能做一個學者。陶大綱今天的穿著和唐光劍差不多,淺色的領帶系在短袖白色襯杉上,一條深灰色西褲,皮帶的扣板在陽光下閃著金光,腳下是一雙嶄新的黑色休閒皮鞋。
說陶大綱不應做官是因為他根本沒有什麼魄力,處理事情從不果斷,總是吞吞吐吐、隨隨和和。這在老百姓及他手下眼裡有平易近人之感,但事過久了就說不出個味道來。這也難怪,陶大綱從小就沒讀過什麼書,後來送到大學深造全憑其老子的面子。陶大綱的老子在戰場上是個勇將,可在和平年代怎樣努力做事都不成樣子,直到離休後才承認是自己的文化低。老爺子從不承認和平時期幾十年的工作為人民為祖國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只是強調自己曾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多少多少的貢獻。在某些方面,陶大綱還真步了其父的後塵。由於水平的原因,一件很容易辦好的事到了他那裡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不過有一點陶大綱比他老子好,那就是他做人從不暴跳如雷,也不像他老子那樣剛愎自用,認識他的人都有同感。
八點四十八分,隨著主席臺對面鼓號�